交通 之变
■南城腾飞
十年之间,济南南城从一个偏远的边缘地带,发展为人口稠密的新区。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交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曾经,这里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二环南路,现在四条主干道贯通南北,未来又将形成高架围成的便捷环线。从南城向外,道路渐渐四通八达,密织成网,滚滚车流也代表着南城发展的步伐。
□本报记者 魏新丽 葛未斌
十年前
这里只有一条主干道
2005年,张美(化名)第一次来到鲁能领秀城附近的时候,感觉就像到了荒郊野外。“那时这里就是一片荒地,地都不平,长着野草。”她回忆说。从市区过来,只有一条狭窄的二环南路。张美雇了辆货车搬家,甚至怕司机把自己拐跑了。那时的二环南路坑坑洼洼,路边没有路灯,一到了晚上就黑乎乎的,很吓人,还有人拦路抢劫。
张美在这附近上班,每天乘坐班车,从六里山过来路上要花二十分钟。“当时公交只有K52,晚上一旦加班,就得花两块钱坐蹦蹦车到有公交的地方,然后再转车。”张美说。
“这里根本打不到出租车,甚至出租司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张美说,“很多司机一听说去南外环都不去。”十年之前的南城,荒凉又偏僻,仿佛是被遗忘的角落。
等到2008年,领秀城第一批交房,张美也成了业主。随着这里人气的聚集,交通压力也逐渐增大。一条二环南路再也无法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渐渐地,二环南路翻新、英雄山路拓宽,往北去的路多了,宽了。
当然最重要的路段当属舜耕路。舜耕路位于旧城中轴线上,纵贯南北。但在2009年之前,它是一条断头路,南城的居民无法享受舜耕路的便捷。
“我们那时候去泉城广场,只能坐K52,要从英雄山路绕,得40分钟。”张美说。2009年,舜耕路终于打通,从二环南路到经十路开车仅需20分钟。张美从家到泉城广场,时间大大缩短了。
2010年后,中海、华润、绿地、百步亭等开发商逐渐入驻。人口的增长也带来了新的压力。居民孙先生家住领秀城,在山东财经大学上班。2013年之后,他感觉到该地的出行压力很大。“南部是山,只有北部的出口,而舜耕路沿线人口密度大,车辆也多。从出家门口大门开始堵车,一直堵到经十路。”孙先生说。
城区路网建设
极大改善南城出行
十年的时间,南城的交通从路少车少,发展到路多车多,情况虽有变化,但是居民出行依然不便。随着文庄公租房和绿地、南北康、中海、华润、东河、西河、领秀城东区等社区的建成,该地增加常住人口50万人。
破局出现在去年。2015年12月6日,二环南快速路全线正式通车,这是南部城区唯一的东西主干道。这之后,孙先生感到家门口的交通压力有了很大缓解。“走完新修的12公里路,连10分钟都用不了。”孙先生说。
二环南快速路通车极大提升了南部通行速度,自小姑山北路匝道上桥一路向西,经过领秀城片区、铁路南苑小区、中海国际社区等,抵达文庄片区,直至G104仅需9分钟,便可从城东到城西,比原来的二环南路节约一半的车程,节约时间30分钟。
这仅仅是城区快速路网建设的一部分。济南市市政公用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17年底,济南市的快速路网将成型。顺河高架南延一期二期将完工,二环快速路形成“田”字路网,届时,从南城可顺畅到达济南城区各点。
同时,借着修建海绵道路的机会,市政部门还在同步解决断头路、瓶颈路问题,如顺河高架南延、旅游西路、土屋路等。这些都将疏导车流,极大改善南城的拥堵状况。就在本月初,瓶颈路玉函小区南路快车道正式通车,形成双向6车道城市次干道。
公交路线
从一条到多条
曾几何时,南城的公共交通发展也非常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往领秀城的只有一路K52公交。而现在,张美能数出很多条家门口的公交车,比如:39路、66路,35路、43路等等。
鲁能领秀城的负责人对这些公交车的运行非常自豪。“它们都直接从领秀城里经过,都是我们引进来的。”该负责人表示。目前,领秀城在西门和东门各有一个公交车站。而这也是他们投资857万元建成的。“业主入住后,交通出行变得非常迫切,而由于物价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限制,当时的私家车很少,所以我们就引进了公交车站,以便解决基本出行问题。”该负责人说。这几年,他们通过跟政府谈判,将越来越多的公交车引进南城。
除了公交车外,领秀城还建立了第一条社区公交。社区公交506路,从石青崖庄经过领秀城北门、领秀城D街区、领秀城漫山香墅、领秀城商业街、领义路南段临时站、领秀城西门、最后到英雄山立交桥南。它既满足了小区内居民在小区内的出行需求,也满足了他们外出的需求。
“社区公交可以形成社区微循环,把领秀城居民拉到最近的换乘点。他们可以转乘其他公交车去别的地方。”领秀城项目负责人说。社区公交之所以能够运行,也得力于领秀城内的道路建设。“领秀城道路建设是按照市政道路规划来做的,双向的宽度和建路的等级都比较高,也是附近车主很重要的绕行路线,承担了市政配套的功能。”该负责人说。
在领秀城之后,其他小区也有社区公交的尝试,为绿色出行带来了方便。
职住平衡
才能交通无忧
虽然南部城区的路网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大幅上升,以及南城人口的迅速增长,未来南城的交通压力依然很大。目前来看,舜耕路等主干道在高峰期依然十分拥堵。
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认为,现在南部城区的主要道路网已经基本建成,大的动作已经很难进行。“余地在于加大路网密度,在小支路、小区块、次干道支路上多做工作,强化和完善地面道路,增加连通性,给路网结构以提升。”
更进一步,张汝华认为现在整个济南市的路网资源结构不平衡。“道路资源分配上,小汽车占了大头,而绿色交通则占比较少。”四大交通方式:小汽车、自行车、公交车、步行,结构上分配并不合理。“这四种交通方式应该是均等的,但是现在对公共交通分配不足,路面资源向私家车倾斜,大家也越来越依赖小汽车。”张汝华说。
张汝华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南城公共交通的投入。“比如说舜耕路目前还没有公交车专用通道,这对绿色出行很不利。”他说,“而且有的公交车上人很少,这说明线路并不合理。”另外,他也希望南城的轨道交通能尽早提上日程。
当然,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南城交通面临的问题,还是要从区域的功能改善入手。张汝华认为,南城的交通问题,根源在于职住不平衡,也就是说南部的居住和工作分离比较严重,居住占主要部分,而工作职位相对不足。“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在这里居住,然后去东部和北部上班,潮汐性比较明显。他们在路上要经过从北往东的转换,导致英雄山路、舜耕路等交通压力较大。”张汝华说。
“如果能够就近工作,就近生活,交通压力会从源头上小很多。”他寄希望于政府部门从规划角度解决这个问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