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盖个章就证明参加实践了
学生暑期实践多“打酱油”,专家建议学校家长共同监督
2016年08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学生在参加“小报童”社会实践活动。(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李洋 摄
     看十本课外书、帮助父母做家务、照顾孤寡老人、制作手抄报……,如今暑假作业除了书本内容,不少学校增加了关于社会实践的要求。暑假已过半,但记者采访发现,由于多种原因,不少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了形式,效果并不理想。

本报记者 樊舒瑜

  近日,齐鲁晚报记者随机采访了淄博中心城区的一些中小学生,虽然各个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内容并不相同,但社会实践作业是大多数学校的共有项目。“我们的作业是这个暑假阅读十本课外书籍,并写十篇读后感。”初二学生小张坦言,自己报了暑期培训班,读十本课外书的时间根本不够用,但是为了完成作业,只能从网上搜索读后笔记来完成作业。
  “其实,我也很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老扎在书堆里我也不喜欢。”五年级的学生小雯说,今年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之一,便是和家长一起旅游一次,但是小雯说父母根本没有时间陪她出去,这一项作业也没办法完成。
  “平时上学那么辛苦,好不容易放暑假在家里休息多好,社会实践的证明,到时候直接找个地方盖个章就行了。”初三学生小张坦言,自己的社会实践作业就是找地方盖章。
  齐鲁晚报记者了解到,不少学生的实践作业都存在“打酱油”的情况,草草应付了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