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场看到,古墓只剩了保存比较完整的北墓壁及鹅卵石和仅剩一米多的东西墓壁,南侧被滑落的泥土覆盖。 本报记者 张中 摄
济南新东站片区梁王庄二村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挖出一座东周时期的大墓令世人惊奇,其中出土编钟、鼎等青铜重器。记者17日采访中获悉,文物部门已经采取相应措施,本地历史文化专家根据研究做出初步推测:墓主或与鲍氏家族有关。
本报记者 乔显佳
听说挖出东周墓
专家们都“惊了”
记者了解到,此墓是8月13日、14日晚间施工中发现的,后经清点,出土的青铜器像鼎、编钟,一共有一二十件。在场的济南市、区文物工作人员表示,“从综合出土文物和现场搜集到的绳纹灰陶片来看,这应该是东周时期的一个大墓,在济南市很少有这么大的同时期古墓。”
16日赶到现场的齐鲁晚报记者看到,发现青铜器的是一个约8米深基坑,其中北侧墓壁保存较多,能看出墓壁中夹杂鹅卵石、不规则的青石等。东、西侧墓壁破坏较严重,各留1米左右,北侧破坏殆尽。目测墓室东、西长6米左右。因为下雨等原因,基坑中坍塌了不少的泥土。
在基坑外围土堆上,本报记者发现疑似碳化的、约十厘米厚的棺椁残留物,另外还有古代蚌壳遗物。另外在现场发现不少黑红色的粉状东西,具体是什么不清楚。
16日采访中,就济南新东站一带发现东周大墓,各路文物考古、历史文化学者第一反应均很吃惊,认为这是一次极有意义的发现。它的面世,对于研究本地周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济南市一位考古领队在电话中告诉齐鲁晚报记者,新东站“那边很有意思”。2006年前后,济南市考古所曾派出工作人员对当地做过一次考古调查,发现古代瓦片等遗物,确定附近有一个很大的遗址,面积约400万平方米,怀疑为古代的城邑。针对此次发现的东周古墓,他判定这是由当时的“大聚落遗留下来的”。
一条神秘古道串连
多座商周遗址
按照考古人员此墓很可能与“古国”有关的说法,记者采访到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齐鲁文化专家张华松教授,他在齐鲁古国和济南地方史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
采访时张华松尚未看到媒体报道,但当听说“新东站”三个字时,立即表示“那个地方很重要,是济南东部的中心,我一直感觉那里应该有重大的考古历史发现”。
据张华松研究,在古代的济南,有一条古道长期存在,大致方向为:从老东门往东、往北—黄台—华山之阳—经过山水之间通往城子崖、章丘绣惠镇,继续往东—长白山北侧—邹平—高青—淄博。在当年,这可谓向东唯一的“大道”。
有趣的是,被这条古道串联的,自西往东,便有商代的大辛庄遗址、周代的鲍城遗址、自龙山时代一直持续到春秋时期的城子崖遗址。张华松介绍,此次发现的“东周大墓”与西南边大辛庄遗址、东南边鲍城遗址相去均不到十里路。
济南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古工作人员说,15日下午他们接群众报告后赶到现场,当时墓里出土的鼎、编钟等铜器已经被区文物工作人员放到车里去了。他本人未看到实物,具体数量也不清楚。对方向其展示了刚刚拍摄的文物照片。“规格很高,体量很大,挺壮观。”这位考古工作者说。有媒体刊登的古墓中出土的编钟图片显示,两只铜器残损,能看出原来的形制,纹理清晰可辨,具有鲜明的周代风格。
随葬品中铜印章
或能证墓主身份
一座大墓出土后,公众与考古人员最关切的是,墓主是谁?在历史上有何作为?有考古人员推测,墓主有可能是齐国的某位权臣。根据对遗址、古道、古国、时代等信息的综合判断,张华松做出初步推测,墓主人有可能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鲍氏家族有关,换而言之,与春秋时期那位著名的鲍叔牙有关。鲍山一带,春秋时期除了鲍氏,再无可以与之可匹敌的世家贵族。
齐鲁晚报记者16日现场采访中,有施工人员言之凿凿,挖出的文物中,还有一枚铜制印章。在场一位考古知名人士也提到,如果印章锈蚀不严重,就有希望揭开墓主身份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