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绿色通道,救援无缝隙
市二院打造反应快、技术精、作风硬的医疗急救队伍
2016年08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20院前急救正在转运重症患者。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记者 李倩 康宇 
通讯员 侯建军 朱国涛
  对于急病患者和事故创伤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如何以最快时间到达,以最佳方案院前救治,以最好绿色通道入院,是120急救孜孜以求的目标。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站牢记120急救的责任和使命,以出车速度快、应急反应快获得群众点赞。
   1分钟出车
 时间就是生命

  “一名患者家属求救,患者已经陷入昏迷,没有应答。”8日13日上午10点,市二院急救站接警电话,经过初步判断患者为农药中毒,已经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生命垂危。医护人员们拿起救护箱,飞奔到急救车上,用时47秒,立刻发车。
  因为不是上下班高峰,路上交通情况较好,仅用时13分钟,院前急救医护人员赶到了事发地点,对患者立即实施急救并快速转运回医院,从出车到接到患者,整个过程没有超过15分钟。在接到患者的同时,医院立即开启危重患者抢救绿色通道,经过洗胃、使用解毒剂、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等抢救,患者病情有所好转。
  “就算在夜班,也能保证在3分钟内发车。”市二院院前急救站主任王秋良介绍说,为了保证急救人员发车速度,每周都会去往各个急救点开展不定期的拉练。“检查的项目包括应急反应、设备维护等,即使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当班的急救人员也不能脱衣服,为的就是接到电话能够第一时间发车。”
  “我们还自制了防滑链,为的就是在暴雪天气下,即使路面结冰,仍然能保证最快、最及时的出车。”王秋良介绍,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医院都能够保证正常出车,同时,为了提高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医院缩短服务半径,为实施院内救治争取了时间。
 突发大型车祸
 19分钟转送所有伤员

  2009年12月29日下午,王因路口发生了特大交通事故,120接警后,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团队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事故现场一片狼藉,路面上有伤者,客车里还卡着十多位重伤患者,玻璃碎片、乘客携带过节物品撒满了路面……”作为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救援队伍,护士长张春妍迅速评估现场,指挥救护人员迅速有序施救。
  “在传统创伤急救中,院前与院内救治存在脱节与不到位的问题,这很可能导致时间白白流失,所以当时看到现场情形,我们立刻启动了应急预案。”张春妍说,当天,在评估现场的同时,她迅速与医院联系,启动应急预案,所有相关科室负责人聚集到急诊科待命,患者到院后即刻实施救援,19分钟内,将全部伤员转送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为抢救为重伤员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这样的“快速应急部队”的配备也是十分的精良,救护车内配备除颤监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电动吸痰器等设施,堪比一个“移动ICU”,车内配有不间断智能电源保障车内仪器电源供应,保障了院前急危重患者抢救质量,实现危重患者的安全护送。“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小队是做车辆保养维护的,为的就是时刻保持最好的状态抢救生命。”
  “我们有一支训练有素,反应速度快、应急能力强的队伍,不管天气多么恶劣,遇到突发意外,我们会根据情况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武文华介绍,为了打造“120”急救服务品牌,医院制订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急救运行流程、常见急危重病人急救流程、传染病病人转运预案,使院前急救—急诊科接诊—绿色生命通道有机结合,使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