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四代行医 善行佑护乡邻
胶州薛氏家族祛病消灾80年,医者仁心众望所归
2016年08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刘震 本报通讯员 赵珊珊 冷彬
  近80年来,胶州市胶北街道后屯村薛家四代人从医,坚守“遵守医德,钻研医术”的家训,守护着四方乡邻。近年来,薛家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最美家庭”和胶州市“最美家庭”,16日,在胶州市首届市民节期间,薛家再次受到表彰。
  52岁的薛积友为病人测血压。
  祖父薛宝山:
自学成良医

  16日上午,记者来到胶州市胶北街道后屯村的卫生室,52岁的负责人薛积友正在给病人问诊。
  提起薛家从医的经历,薛积友十分自豪地告诉记者,从祖父辈开始,他们家在胶州行医已经近80年。祖父薛宝山生于1914年,起初并不是医生。祖父24岁时,薛积友的小叔因腹泻却没钱医治去世,大受打击的祖父立志自学中医。慢慢积累经验后,他的诊治范围扩大到街坊四邻,最终开起了药铺,正式行医。
  虽然药铺成了薛宝山一家的主要生活来源,但每当遇到贫困看不起病的患者,薛宝山都会减免药费,尽可能帮忙。好医术加好心肠,乡邻们十分尊敬薛宝山。
父亲薛永亮:
中西医皆通

  薛永亮出生于1933年,从小跟着薛宝山在药铺,十几岁就能独挡一面。上世纪五十年代,薛家的药铺和人一起加入后屯公社联合诊所,薛永亮也成了镇卫生院大夫。上班后,原本学中医的薛永亮又被外派学了内科、外科等西医知识。“当时觉得学的越多就能给越多的乡亲解除病痛,所以啥都学。”今年已经83岁的薛永亮笑着告诉记者。
  薛永亮从医40多年,救治了多少病人已经数不清了,但是老人始终牢记一条:光有好医术不行,更要有好医德。1991年老人退休后,回到村里和儿子一起干起了乡村医生,碰到生活困难的乡亲,都是免费送药。一直到70多岁时,薛永亮还会上门给行动不便的病人服务。
儿子薛积友:
乡医一干30年

  出生于1964年的薛积友也是中医西医兼学的全能手。从小耳濡目染,薛积友立志要干好乡医这一行。1983年,经医科培训后,薛积友主动回到后屯村,成立了后屯村第一公共卫生室。
  在农村干乡医,没有先进的仪器,没有舒适的办公条件,常常需要上门看病,哪怕是半夜三更也必须随叫随到。薛积友行医30多年来,平均每天要看20多个病号。尽管忙碌,但他还坚持学习,不光参加医科培训,还拜民间中医为师,融合中西医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高手。现在,薛积友在诊所里开展了中药透皮技术,用中药贴敷来为患者治疗,抗生素的用量大减,但效果却十分明显。
孙子薛寒:
做优秀传承人

  薛寒是个“80后”,2009年从山东协和学院毕业后,就回到胶北卫生院成了一名临床大夫。“病人对爸爸、爷爷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激,让我觉得治病救人就是应该干的事。”薛寒说,作为年轻的一代,薛寒受到了更加系统的医学培训,并主攻了临床专业。
  因为医德出众,后屯村的薛氏家族多次被评为胶州市“最美家庭”,今年6月,薛家又被评为青岛市“最美家庭”。16日,在胶州市首届市民节期间,薛家再次受到胶州市文明办的表彰。“其实我们家世代行医,就是想多出一些治病救人的人才。”83岁的薛永亮说,从他的父亲薛宝山到自己的孙子和孙媳妇,上下四代人已经培养出了十多名医学从业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