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技术能手王钦峰:
从学徒到高级技师,革新工艺40多项
2016年08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飞      

  他叫王钦峰,今年40岁,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高级技师,目前担任山东豪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小组组长,是山东省和潍坊市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从学徒工到“工程师”
  1995年原高密呼家庄汽车配件厂因经营不善被分割拍卖,原高密机床厂副厂长张恭运联合其他三人买断了其中的维修车间,成立了高密豪迈公司。2001年发展成为山东豪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变更为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王钦锋是当时该公司的学徒工,他看到公司不仅人手少,更缺乏技术工人,就利用业余时间想尽办法跟着不同师傅学习各类机床的操作技能。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熟练掌握了铣床、磨床、刨床等操作技能,成了公司闻名的“多面手”,哪里需要,他都能顶上。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客户对工件加工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王钦峰越来越感到自己文化功底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虽然熟悉机床操作,但缺乏理论知识,让他很难看懂复杂的工艺图纸,明明可以改进的工艺,就是无从下手。他决心弥补知识的不足,先是买回了《车工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图》等专业书籍,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机械专业课程。由于基础差,刚开始看不懂记不住,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为了消化枯燥的理论,他买来了《机械制图习题集》强化练习,在做题中,慢慢从不会到入门,再到入迷,最后甚至发展到了痴迷的地步。吃饭前要做上几道题,饭后再做几道题,睡觉前也坚持做几道题。
  1997年到1999年底,王钦峰自学了高中《物理》及《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脉冲与数字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专业书籍,学习了电子电路、线路板设计软件Protel,阅读了大量的机械设计专业书籍和资料,三年内作了6万多字的学习笔记。
40多项工艺革新
设计了十几种专用器具

  刻苦学习让王钦峰在知识上储备了能量,敢于打破常规的性格又为他参与一系列技术革新创新打开了机遇之门。
  1996年公司签下一笔柴油机曲轴端盖的加工合同。当时同行加工企业机床精密、工人操作熟练,人均一个工日可加工40个,而他们最多只能加工十五六个,按成本测算根本毫无效益可言。王钦峰和同事们一起经过仔细研究试验,制作了一套组合刀具,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也发生了质的改观。最后人均加工量达到了40多个,最多达到了52个,在设备不如同行的情况下,超过了同行业最高值10多个。王钦峰本人更是创造出了一个月加工1450件、合格率达99.9%的记录。
  初次革新成功,激发了他革新创新的勇气和信心。1997年,王钦锋在完成了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的设计图纸后,又全身心投入到机床的制造和测试中,在生产现场他与同事们边干边改进,随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997年12月,第一台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终于研发成功,并于1999年9月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填补了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国内空白,改变了国内轮胎模具手工、半手工加工的历史,公司从此正式进入轮胎模行业,结束了公司零星加工配套的历史,该产品成为公司当时主导产品。
  进入豪迈公司十多年来,王钦峰先后进行了40多项工艺革新,设计了十几种专用器具。在他带动下,豪迈公司成长起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共获得58项国家专利,28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的机械加工能力得到了世界先进企业的认可,在2010年排名《福布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企业榜》第10位,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轮胎模具重点骨干企业、山东省子午线轮胎模具工程实验室、山东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山东省专利明星企业等荣誉称号。
  他先后进行了40多项工艺革新,设计了十几种专用器具。他研发的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获得了国家专利,填补了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国内空白。在他带动下,公司成长起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共获得58项国家专利,28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王钦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