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坑盆菜伴中秋
2016年9月5日 15时24分28秒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束稀稀薄薄的金色阳光射入微微开启的眼缝。我使足力气伸足懒腰,伴着一个大大的哈欠,“舒服!”。在这中秋节的上午,我从绵柔、松弹的床铺里爬起来。一夜足足的睡眠,将我工作上的疲惫,驱车返家的劳顿一扫而光。

  “兮兮~咦,好香!”似乎味觉总在大脑清醒之前率先醒来。我顺着浓浓的香味走近厨房。

  “醒啦?睡好了嘛?”老妈身穿围裙,站在炉灶前,手掌长勺,顺时针在砂锅里搅拌。

  “嗯!”我倚靠着门框。

  “做盆菜啦!鸡汤,放了早晨在市场买的鲍鱼!香不香?!”徐徐的香气在妈妈面前蒸腾开来,她一脸笑意,沉浸在佳肴的制作中,沉浸在子女归家团圆的满足里。

  “香啦!”我走到她身后,双臂拥着她,回应道,“我帮您做点什么?”

  “准备得差不多了。你陪妈妈聊聊天就好了。”

  厨房水池边放着洗好的莲藕、萝卜、发菜、香菇,一旁的桌子上用泥盆、不锈钢盆盛着处理好的猪肚、猪肉、鸡肉、鱼肉、海螺片……我看到水池里通体剔透、仍在挣扎着的虾子,说:“我来弄虾吧!”

  “好。一定要用牙签把虾肠剔干净哦!”这时,母亲腾出手来,左手捧着小碗,右手持一瓷勺,舀着厨台上敞着瓶口的南乳、面豉酱、头抽等调味品。她告诉过我,盆菜的调味绝不加味精。

  为了不破坏虾的整体“形象”,我悠着劲儿把一支虾拿在眼镜前,小心翼翼地用牙签将其破腹,将肠子挑出。“不在家,最想吃的是盆菜。就是这盆菜做起来太麻烦。”我边帮忙边跟老妈话着家常。

  “不麻烦啦,我一人就能搞定!”母亲为了孩子的口味和健康,总是那么执着,那么不辞辛苦,“做盆菜哦,不能偷工减料。汤要煮浓稠,东西要新鲜!用速食、冷冻的东西,是对神仙、祖宗的不敬呀!”

  我把处理好的大虾装盘,递给老妈。她再次冲洗以确保干净,并将其放入添加了葱、姜、蒜等调料后的沸水中。待大虾变成红色,便娴熟地把它们捞起,迅速泡入冰水,“这样虾的口感才够Q!”妈妈得意地向我展示着她祖母传下来的“厨房小妙招”。

  我站在一旁,环视周遭。鸡腿、鸡蛋、猪蹄浸在卤汁中,皮肉间透着深棕红色;猪肉、猪皮、鸡肉等,有的经过油煎,有的上屉蒸过,有的经酱汁腌渍过……一一在备菜的盘中排列齐整。“西兰花不能焯水太久。要保留它的清脆口感!”老妈进行着盆菜食材准备环节的最后一步:将各种蔬菜过水,脱去其嫩气。

  “妈妈,您知道吗,我的北京朋友跟我讲,现在盆菜都开到北京去啦!非常火呢!”

  “是吗?我还没去过北京哦。不知道到了北京,味道还地道不地道。”

  “嗯。现在香港菜在大陆好受欢迎。记得……是一家香港人开的,叫‘老坑记’的店。最近还有中秋节食盆菜的打折活动呐!过段时间我休假带您去北京玩啦!顺便去尝尝!看看是老妈的手艺好,还是老坑记的好!”

  说着,我从柜橱中搬出外婆在母亲结婚时给她备下的外面套着木盆的锑盆。“盆菜一定要用这个装,才有我们围村传统的味道!”妈妈接过这只对我们家人而言具有纪念意义和怀旧情怀的锑盆,冲洗干净,把各种食材一层一层地码入其中。记得儿时,外婆说,摆盆菜也是有讲究的:把最易吸肴汁的食材放在盆的最下面。这样,烹调过的食材汁液交融,一层层地吃下去,肉味、海鲜味、青菜味、卤味……各具特点而又融合互补。那味道,馥郁而香浓!

  我在一旁看着,鼻尖被香味萦绕,思绪不由自主地被带回儿时,回到围村。现在,我们一家早已搬离元朗,从围村搬入城市。围村的外公、外婆、围村的小伙伴、围村的池塘树影、围村的炊烟……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便提早开始进行制作盆菜的准备。大人们为过节团圆忙碌着,劳累也充满笑容;孩童们聚集在一起嬉戏,期待着节日的聚会,肚子里的馋虫早就为团聚时端上桌的盆菜打起了精神。从一城到另一城,回首间,就是那时、就是那地,岁月轮转、四季更替,不变的是晴朗的日空,繁星散落的夜晚。

  叮咚!

  “快去开门!你伯伯、叔叔他们来了!”

  我一恍惚,回过神来,立马奔向大门。妈妈随后从厨房迎到门口,“快进来!马上开饭!盆菜都已经做好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