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依次为王贻芳、杨振宁、丘成桐。(资料片)
中国现在是否该建造超大对撞机?丘成桐、杨振宁等大师级科学家近日相继“发声”论战,成为舆论热点。5日,提议在中国建设超大对撞机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也加入论战,发文提出七点意见,力挺下一个五年计划开建大型对撞机。
交锋1
千亿造价是否
在中国承受范围内
超大对撞机的科学意义究竟有多大?哈佛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教授、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认为,“五十年来欧美的高能对撞机每一次得出的重要成果,都能震撼人心”,因此应该建设超大对撞机,进一步探索。
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认为,建造超大对撞机预算不可能少于200亿美元,高能所倡议在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费用由许多国家分摊,“可是其中中国的份额必极可观”。他还在文中回顾了美国建造大对撞机的经验:1989年美国开始建造当时世界最大对撞机,预算开始预估为30亿美元,后来数次增加,达到80亿美元,引起众多反对声音,以致1992年国会痛苦地终止了此计划,白费了约30亿美元。
对于到底需要花多少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回应称,规划的大型对撞机项目将分两步走:第一步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阶段(2022-2030年),工程造价约400亿人民币;第二步质子对撞机阶段(2040年至2050年),工程造价在1000亿人民币以内,如果减去国际贡献约30%,中国政府两个阶段分别出资大约300亿人民币(每年30亿)和700亿人民币(每年70亿)。
杨振宁在文中称,中国人均GDP少于巴西、墨西哥,有数亿农民与农民工,还有急待解决的环保、教育、医药健康等问题。建造超大对撞机,费用奇大,对解决这些问题不利。
王贻芳说,从占GDP的比例来看,大型对撞机的造价并没有超过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王贻芳认为,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开建大型对撞机,是高能物理领域领先国际的一个难得机遇。
交锋2
能不能达到
预期科研目标
杨振宁说,有些高能物理学家希望用超大对撞机发现“超对称粒子”,但找超对称粒子已有很多年了,完全落空。杨振宁说,多数物理学家,包括他自己,都认为超对称粒子的存在只是一个猜想,没有任何实验根据,“希望用极大对撞机发现此猜想中的粒子更只是猜想加猜想”。
另一位公开发表反对意见的王孟源曾是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后转往金融界发展,他认为超大对撞机需要巨额资金,“必然会影响真科学的资金来源”,挤占其他领域的科研投资,在经济上不划算。
王贻芳认为,现在预言对撞机会发现或不会发现猜想中的粒子,过于武断,也不是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主流意见。造大型对撞机可以使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领先国际,使一些重要产品实现国产化并走到世界最前沿,并形成一个国际科学与技术中心引进吸收国外的智力资源,可以培养几千名物质科学及相关技术的顶尖人才。
据新华社、新京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