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
我有一个多年的好友,我们的父亲在同一所学校教书,我的父亲教语文,他的父亲教政治,按理说,前者应该比后者浪漫些,可我们俩的父亲刚好相反:我的父亲一天到晚紧绷着个脸,严肃得近于刻板,我与父亲难得讲上一句话,父子间似隔着一堵无形的墙;他的父亲整日里笑眯眯的,对谁都主动打招呼,对他,自是听之任之、信马由缰了。
好友姓潘,名字取自伟人的一句广为人知的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世飞渡仍从容。”劲松比我大不了一岁,却比我发育得要早一些,整整高出我半个脑壳,一双炯炯有神、似他父亲一样眯眯笑的小眼睛透着智慧的光亮。
我仍习惯于叫他老潘。老潘瘦瘦的身子坐在教室的后头,远远地伸了一个鹅一样的脖子,极富精神头地瞅着黑板,一会儿,便顶着一头微卷的黑发缓缓地挪向窗台外苦楝子树上的麻雀,分不清他是在听讲台上的班主任讲课,还是在看窗外叽叽喳喳聒噪不休的麻雀。反正,我是没怎么见老潘正经读过书,下课铃声一响,老潘就兴冲冲地抱个篮球,径直奔向操场,玩起篮球来……而他的成绩,却总能跌跌撞撞地挤进班上前十名。
我就没有老潘那么幸运!放了学,被父亲早早地关了“禁闭”,除了完成作业,还得老老实实、愁眉苦脸地猛做父亲给订的《中学生英语》、《中学生数理化》上的习题,常常是父亲前脚刚走,我就偷偷从抽屉里摸出闲书,一直看到昏天黑地、浑然不觉。待父亲发现,一顿狠批,悻悻然的我只得摊开桌上用作掩护的杂志,翻到后面的习题,心不在焉地在稿纸上比划着,似苦楝子树上的麻雀被人活捉,可怜兮兮地又被装进竹笼子里……此后,我的严重偏科,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学校旁边的那条河叫扶夷河,是漓江的姊妹河,老潘隔三岔五地去河里洗澡、捉鱼,站在沙洲上,瞅瞅四周无人,飞快地褪去衣裳,赤条条地钻入水里,惬意地随水流漂至对岸,若碰上运气好,还能于对岸的树洞里掏到一两斤重的鲇鱼,用柳枝穿过鱼鳃,游过河来,提拎着忽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至于在河里的青石板下摸出一小桶张牙舞爪的螃蟹,在篙草与芦苇丛的细沙堆上找到一小捧麻麻点点的水鸟蛋,于老潘,更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老潘就这样打着他的球、捉着他的鱼,优哉游哉地读完初中,走入高中。那时候的高中,大家都是望着那根“高考”的独木桥眼珠子直发红、恨不得挤个头破血流,于是,手不释卷用功读书的人多了许多,老潘依然打着他的球、捉着他的鱼,成绩在这个全县重点中学的重点班里已不显山露水,就如他在河里洗澡一样,一个长猛子扎下去,悄无声息。日渐“瘸腿”的我最终在对数理化极端畏惧的抵触中,在父亲的长吁短叹里,灰溜溜地走进了学校的文科班。
转眼就到了高考。
“多少分?”高考完事,估分、填志愿,教物理的班主任头也没抬地问老潘。“好像……大概……没上500分。”老潘笑眯眯地凑过脑袋来,盼着得到班主任的指点,班主任却怎么也笑不起来,胡乱要他填了一个唯一的重点大学。匆匆忙忙地填完志愿,老潘揣着几张毛票,没心没肺地踏上开往乡间的班车,到乡下帮他姑妈割稻去了。
出分数那天,班主任猛地推开老潘家的屋门,一个劲儿地摇脑壳:“这个鬼崽崽、鬼崽崽……”老潘的父亲立马一脸惨白:“没、没上线……”班主任终于缓过劲来,转脸笑吟吟地安慰他:“你生了个好崽哩!整整高出重本线30分、30分哩……”此时的老潘,正踩在他姑妈家的水稻田里,大汗淋漓地挥舞镰刀,屁股撅得高高地割着稻秆……
我,自然是落榜了,父亲宛如我一样,刚刚经历了一场人生真正意义上的“考试”,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默默地替我收拾书本、资料,劝我出去走走、散散心。那些之前我不曾认真读过、书页如新的《中学生英语》、《中学生数理化》,被我一一拾起、重新摊开,我从来没有那么自觉、那么认真地研读,瘸腿得厉害的英语、数学也变得没有那么面目可憎、那么高不可攀,一束神奇的亮光穿过狭窄的缝隙,投进我于黑暗中踯躅前行的洞穴,照进我混沌、困惑已久的心房,在我的眼前敞开一个豁然开朗、妙趣横生的世界。两年后,如老潘一样,我迈进了大学的门槛……
过去这么多年,想起老潘与我的读书之路,感触良多,这世上天才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是如老潘和我这样的芸芸众生,若将老潘归于早慧者一类,我则毫无悬念地当属晚悟者,就如两棵同时栽下的果树,一棵长得高些,一棵长得矮些,一棵花开得早些,一棵花开得迟些,但果子总有成熟的那一天,只需假以时日、静待花开……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什么时候我们学会将人的天性加以正确引导,不是有意无意地加以错误扼杀,则人的潜能与自信就会如原子弹爆炸一样,迸发出超乎你想象的力量,毕竟,人类与森林、山洞相伴了几百万年岁月,而与楼宇、钢铁在一起,不过短短的千年而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