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入城河水变清,垂柳依依、睡莲飘香
环境这么好,真想再多呆会
2016年09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垂柳、睡莲、垂钓人,风景好美。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生态岸坡已现雏形。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引水入城工程通水后,梁济运河河水通过南跃进沟,一路南下依次流入小府河、小洸河、老运河、越河、任城河,城区水系被盘活,河水变清、垂柳依依、睡莲飘香。环境变好了,市民们都愿意在河边多呆一会。

  本报记者 庄子帆 姬生辉 

河水变清了
愿意在河边多呆会

  活水入城,让市民们怨声载道的黑臭水体不见了,济宁城区的河道水变清,又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在古运河九巨龙大市场段,在两岸垂柳的映衬下,河道内的水被映衬成淡绿色,在微风的吹拂下,荡漾出鱼鳞状的波纹。
  “河水变清了,看着心里真舒坦。”6日下午3点,52岁的颜世敏拿着小马扎来到洸河路南侧的小府河边,几位邻居聚拢在河边悠闲地拉着家常。
  在老运河济安桥西侧,几位市民在树荫下垂钓,还有市民在打牌,正在等孙子放学的杨大爷欣赏着水中美景。“家住如意印染厂宿舍,每天接孙子时都会在这里等,河水清了,环境好了,也愿意在这里多呆一会。”70岁的杨大爷说。
  古运河九巨龙大市场段两岸的石砌长廊上,几位带着红袖章的环卫工人认真地清理着落叶。“今年夏天感觉水质改善了很多,河水清澈了,鱼也多了。”在河边钓鱼的市民魏先生笑着说。
引水近15万方
让河道的水动起来

  6日,南跃进沟提水站的实际引水流量为2.4立方米/秒,近15万方水补给城区河道,使河道的水流动起来。
  今年7月,引水入城工程通水后,济宁市住建局对城区河道引水配水进行了规范,制订了《引水规程》、《济宁市引水入城工作管理方案》,在一、二级提水枢纽工程提水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联络沟、顺河门、后河崖三处分水口按照6:3:1的比例分水。 
  “大运河的水进入小府河到联络沟这一段后,有60%的水进入小洸河再流入城区老运河、越河;30%的水沿小府河沿顺和门流入老运河下游;还有10%的水从小府河上的兴隆桥经后河崖进入老运河下游。”济宁市城市排水管理处副主任常昭顼说,引水入城就是一个小循环,大运河的水流入城区,盘活5条水系后,最终汇入老运河后又流入了南四湖。
  与前两天相比,6日城区河道的水位有所下降。在小府河任城大道附近,两岸新增的植物垫已露出水面。“目前,一天的进水量是10—16万方水,能够满足城区河道水活流清,但流动的速度较慢。”常昭顼说,城区河道的储水量为74万方,按此水量城区河道最快一周才可以换水一次。因此不得不采取加大济安台扬水站提水量,白天开启两台泵,夜间开启一台泵,每天提水5—10万方,改善城区老运河、越河水质。 
原来臭味扑鼻
现在水清岸绿飘清香

  越河、古运河、小府河的水不但“活”了起来,河道两侧还种植了大量植被,有的铺设了木栈道和假山。
  沿着古运河和越河交汇处一路向西,脚下是一排设计精美的木栈道。放眼望去,越河两侧均铺设了木栈道,并搭配安装了不少奇石。运河盛世小区的曹亮介绍,6年前刚住进来时,他不敢开窗户,“打开窗户,一股臭味就扑面而来。”现在的越河成了景观河道,他习惯每天晚饭后到河边散步。 
  老运河济安桥西侧种植了4000平方米的睡莲。虽然进入9月份,但睡莲的花期还未结束。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睡莲相间,散发出的清香扑面而来,还能时不时能看到蜻蜓立在花瓣上。常昭顼介绍,为增加河道的观赏性,今年种植了近5000平方米,约3万株水生植物。 
  “小府河任兴路至薛口社区,任城大道至供销路约1000米建设生态岸坡,底部铺植物垫(挡墙)种植再力花、黄鑫,上部种植金鸡菊、黄花决明等花草。”常昭顼说,生态护坡不仅能打造不同的景观效果,而且通过植物的根系固着水土,防止雨水冲刷,分解腐殖质等生态效果,今后还将扩大种植范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