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是一年国庆,我们也陪着祖国长了一岁。其实祖国的发展离不开亿万人民,每个人的生活也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出生在不同时代的人,他们身上都会有一些特有的故事。国庆七天,齐鲁晚报将连续推出系列报道《国庆年代记忆》,回顾不同时代人的故事,重温人和国家的历史。
出生于1949年10月的金书华是纯粹的共和国同龄人,他自己也笑言,“国庆节就和自己过生日一样兴奋。”而很巧的是,金书华的妻子宋海燕也是1949年出生,他们是初中同学,也是当时班里唯一成了的一对。夫妻两人的这67年,共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
今年8月8日,恰逢金书华夫妇66届初中同学毕业50周年,大家欢聚一堂十分感慨。“我们这批同学大部分属牛,和祖国同岁,最喜欢唱的歌就是《我们这一辈》。”宋海燕笑着说。
本报记者 范佳
黑虎泉里游过泳
北园片区拔过菜
金书华和宋海燕出生时,正值新中国百废待兴。
从六七岁起,宋海燕就能帮家里干很多活了,周末她都要跟着母亲去亲戚家洗一大盆的衣服。回忆儿时济南的水,她不禁露出痴迷的神色:“那时的泉水和老百姓离得很近,从石板下就冒出泉水来。我还在黑虎泉里游过泳呢。”
到了两人10岁的时候,中国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金书华全家一个月只能分到26斤粮食,正值长身体的他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还是“吃不饱”。
“那时一放学,我就带上布袋子和铁铲,约上小朋友一块去北园那片的菜园子拔野菜。”金书华说,结果因为太多人去拔,最后野菜也没有了,只能吃槐树或杨树叶子。会爬树的在树上使劲摇着树枝,树下的就捡摇落的叶子。把树叶泡洗干净剁碎后,和上很少的地瓜面或玉米面,做成窝头,口感自然是难以下咽的。
那时金书华和同学们每天只上半天课,下午要到马路上扫马粪,用布袋盛好拉到学校把口系起来,卖给农民给老师换菜吃。“老师要吃饱,才能教我们啊。”
考上了实验中学
却再也无缘大学
金书华和宋海燕的人生交会于省实验中学(初中)。“就是看着实验中学的校门很高大,就想考进去。”金书华学习的动力很简单。而少女时代的宋海燕很喜欢大海,一直想考上青岛的海洋大学,考入一个好中学自然是必经之路。
后来,金书华和宋海燕都如愿考入了实验中学,分在同一个班的俩人缘分也就此开始。但在1966年,两人初中毕业正准备升学考试时,却迎来了新的变故。
1968年,根据出身,金书华被分到了济南电校学习发电厂设备,而宋海燕要下乡了。后来由于机缘巧合,她留在了济南,进了当时的国营大单位摩托车厂,而金书华最终去了铁路通信信号公司。
没上成大学,两人耿耿于怀。1977年恢复高考,夫妻两个还想去圆一下年轻时的梦想,但是考虑到当时单位不错,孩子还不到一岁,大人去上大学的话孩子没人照看,再加上想到自己只是初中毕业,自信心不足,夫妻俩都没有报名。
“我的一些同学都考上了大学,甚至有些还不如我学习好呢。”金书华说,尽管对于生活他们更多的是感恩和知足,但在这件事上还是有遗憾。
“我们这代人,什么都赶上了。”上世纪70年代,国家倡导晚婚晚育,规定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必须都在25岁以上。1976年,金书华和宋海燕领了结婚证,第二年女儿出生。但想要第二个孩子时国家的政策规定必须要间隔五年,随后他们等来的是独生子女政策。“我是第一批到厂里申请独生子女证的。”金书华说。
老两口去青岛
重温四十年前“蜜月”
前不久,金书华在收拾房间时无意中找到了两张镌刻着时代记忆的结婚证,老两口端详了很久,感慨万千。当年领结婚证的第二年,两人才正式办了婚礼。当时并没有宴请宾客,因为资金紧张,他们无奈选择了旅行结婚,去了一趟青岛。
后来,他们终于等来了好日子。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他们也从小平房搬到老式楼房,2008年住进了新建的花园式小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忆我结婚的时候,缝纫机是‘三大件’之一。可那时物资短缺,如果在商场不认识人,票都很难弄到,当年唯一置办的一件家用电器就是个半导体。”金书华笑着说,改革开放后,一下子不论成分了,买粮食也不用粮本了,想买啥买啥,家里的电视机也换了好几台。
现在老两口的女儿在外地工作,他们退休后就常外出旅游,最近刚去了日韩。前不久,二老还去了青岛,重温了当年旅行结婚时的浪漫记忆。在教堂前,看到不少年轻人在拍婚纱照,金书华夫妇也不禁比了个心形,拍下了幸福的一刻。
幼时国庆游行前夜
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
在金书华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国庆节热闹非凡,鼓舞人心。国庆节游行是这一天的重头戏,而金书华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学校游行队伍中的一员。
“那时候兴奋得不得了,晚上根本不睡觉怕起晚了,第二天四五点天黑蒙蒙的就集合了。”金书华笑着说,学校要求穿白衬衣、蓝色长裤,戴红领巾。白衬衣还是跟邻居上班的叔叔现借的。
国庆那天,八一礼堂前搭个彩台,领导讲完话放完礼炮后,游行开始。在军乐声中,学生们手里拿着扎好的花,跟着游行队伍在英雄山路上从南向北走,主席台就设在八一礼堂前。经过主席台时,大家高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我有两次特别幸运,通过主席台时还放飞了气球。其实能在队伍中走走就很光荣了。”金书华说。
在初中时,由于实验中学文艺活动搞得好,有一年学校方队是随大花车入场的。体操队的同学们站在花车上,由体育老师举着做体操动作,其他男同学在花车下一人牵一根绸子,女同学手里拿着扎着花的藤圈,热闹极了。
国庆游行在金书华脑海中的印象一直持续到1966年。“后来还会有国庆烟花晚会,济南有好几个点都能观赏礼花。”
作为和祖国同龄的一代,每年国庆节,他们也在心里算着自己的年龄。“我们争取活到建国100年。”老两口笑着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