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针代笔绣出咱济南鹊华秋色
2016年10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徐秀玲与她绣的《鹊华秋色图》。 本报记者 于悦 摄
     鲁绣是山东地区特有的绣种,名列中国“八大名绣”之一,历史可追溯至千年前的春秋齐鲁之邦,其中又属济南发丝秀最具有代表性。作为济南唯一的鲁绣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秀玲曾花了近三年时间,将取材于济南的传世名作《鹊华秋色图》一针一线绣出。

  本报记者 于悦

从刺绣厂工人
到独立开工作室

  徐秀玲第一次接触刺绣,是在1978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被分配到济南刺绣厂,一开始干了两年机绣,后来手绣部挑了我们四五个人过去做手工刺绣,就这样学会了这门手艺。”徐秀玲说,当时鲁绣作为一种高档手工艺品,常迎来外宾和领导人的参观,后来刺绣厂的效益逐渐下滑,2006年她作为最后一批下岗职工离开了工厂。
  回到家后,徐秀玲仍然对刺绣念念不忘,时常拿起针线想给孩子绣点东西,家人见状就鼓励她开一家自己的鲁绣店。2009年,在马鞍山路新世界商城里,徐秀玲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后来她的鲁绣工作室又搬到了隔壁的华夏齐鲁文化城。现在她每天在这里展示作品,教授徒弟。
  举头四望室内挂着的徐秀玲的鲁绣作品,一幅幅的“水墨”骏马图、人物像、风景画十分风雅。徐秀玲说:“我跟别人说我是做绣品的,别人一看这些作品都说:你这不是画出来的吗?”这也足以看出她的精良绣工和鲁绣独有的特色。
  来店里的顾客一般都要看好几次作品才确定要买。徐秀玲说,现在市场上卖刺绣的越来越多了,南方的苏绣也有不少,但很多都是机器做的,这些绣工上的好坏一般外行人很难分辨。
用头发丝
绣成水墨国画

  徐秀玲说,绣一幅画需要先选题材,然后“落稿子”,即把画落在白色底布上,然后再比着画稿配色,“颜色是按套算的,一套颜色,例如从接近白的灰到黑,最浅到最深差不多有十七八种,有时买不到色差小的颜色就自己染。”配好色后就开始落针绣,整幅画绣完后再进行装裱,这些工序在以前的工厂里都是分工负责,现在就靠她一个人独当一面。
  徐秀玲介绍,一根丝线可以劈成二十四份,这二十四分之一就叫一丝,在使用时可以选择用几丝,用得越多、线越粗工时就越短,“人物画比较难绣,五官稍微错一点都不行,绣人眼睛这种部位时要求较高,一般用一丝,甚至半丝。”
  济南发丝绣是最有代表性的鲁绣。徐秀玲说,发丝绣绣法和一般鲁绣一样,只是材料上使用了头发和丝线相结合,这种结合能更好地表现水墨画的意境,“这种绣只有济南有,头发容易断,没有丝线那么大的韧性,而且黑长头发价格较贵,所以发丝绣成本也高。”
两年半绣出
《鹊华秋色图》

  对徐秀玲来说,一幅绣品的好坏并不完全体现在作品的完成度上,而是能否真正把画做“活”,让它带有灵气。这就需要绣工把画理解透彻,并带着感情和审美去穿针引线。
  《鹊华秋色图》是徐秀玲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幅元代画家赵孟頫的山水画描绘了济南华不注和鹊山秋天的风光,十分清雅。徐秀玲花了两年半时间,每天八小时用绣针把它做成了绣品。2011年,徐秀玲去台湾参加文化活动时看到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鹊华秋色图》真迹,对比之下除了比原作尺寸稍大以外,几乎不差分毫,甚至绣出来的画显得更有立体感,这幅作品在今年的中国非遗博览会精品展上也再次亮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