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小锅炉,工业余热将挑大梁
从蜂窝煤到长距离引热,省城供暖变环保
2016年10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南热力拆除小锅炉。(资料片) 本报记者 蒋龙龙 摄
     还有1个月,供暖季将正式开始。随着环保议题的升温,绿色供暖、清洁供暖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省城以及周边城市的供暖格局有什么变化?在寻找热源、绿色供暖、节能减排等方面有哪些作为?哪些不为人知的新型供暖方式正在实践中推进?近日,齐鲁晚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调查,与您一起走进清洁采暖季。

  今冬,130多台供暖小锅炉将告别省城。这些小锅炉承担的供暖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占到了整个济南供暖面积的五分之一。为了满足这些热源缺口,黄台电厂、章丘电厂都将增加向省城的供暖能力。仅黄台电厂一台机组改造,便可替代10座小锅炉的热源。同时,为了弥补济南未来5年的亿方热源缺口,济南市正在考虑从茌平引热源。

  本报记者 蒋龙龙     

改造一台大型机组
顶十台小锅炉

  12日上午,济南工业北路边黄台电厂8号机组旁异常繁忙,黄台电厂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该机组的高背压改造。“整个工程投资已经近亿元,整个工程规模很大,要进行主汽轮机低压缸通流部分、凝汽器、给水泵汽轮机、凝水处理系统、中心换热站和厂内供热管网等相关系统设备改造。”济南黄台电厂厂长冯春介绍。
  整个8号机组的改造主体工程在本月25日之前将可以完全结束。“11月1日之前就可启动调试。”冯春告诉记者,由于黄台电厂的7号机组已于2014年11月完成改造,“黄台电厂将成为省内首家两台高背压机组同时供热的企业。”
  黄台电厂不仅是省内首家两台高背压机组同时供热的企业,而且它还是济南市最大热源点,实际供热面积约为2849万平方米,担负着济南市约30%的集中供暖。
  冯春介绍,经过改造,仅黄台8号机组的供热能力便可提升900万平方米,整个黄台电厂的供热能力能提升到4500万平方米。
  这些多出来的热源要供到哪里去?12日,记者在明湖西路看到,工人正在进行管网的铺设。记者从济南热力公司获悉,这些管网就是为了将黄台电厂新增的热源送到居民家里去。今年由于明湖热电厂部分小锅炉被拆除,黄台电厂部分新增热源还将为大明湖周边居民供暖。
  据冯春介绍,整个新增的热源可以替代市区约10座35吨燃煤供热锅炉。“去年黄台电厂的四台机组全部达到超低排放,供电耗煤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黄台电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就意味着在烧相同煤炭的情况下,黄台电厂的效率要远高于小锅炉,可有效降低煤炭消耗,而且机组都实现超低排放,一吨煤排出的污染物仅相当于居民一块蜂窝煤的排放量,环保效益更为明显。
  相关部门曾算过一笔账,仅8号机组新增的热源,每个供热季可减少煤炭消耗20余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8万余吨、二氧化硫400余吨、氮氧化物600余吨。
130多台小锅炉
成为历史

  近日,济南热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经三纬九锅炉房烟囱拆除的收尾工作。这是济南最早的锅炉房,从1987年就开始给周围的居民供暖。
  早上从被窝里爬出来,走到门外拿几块蜂窝煤添在快要熄灭的煤炉里。这是不少济南中老年人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记忆。“那时每年冬天要花不少钱,但是屋子里的温度始终不高,家里有时也很呛。”家住东仓小区的韩女士回忆,最怕刮南风引起煤气倒灌,“容易引起中毒,半夜总是睡不踏实。”
  1986年,济南明湖热电厂在北园的一片藕池地旁投产。当时建设热电厂主要考虑给周围的工业用户供暖,并向附近一些单位宿舍供暖,居民用户很少。随着经济条件改善,济南市区内很多单位都建起小锅炉房,居民能用得起蜂窝煤的也越来越多。到了冬天,市区内的大小烟囱一起冒烟。
  后来,为推行环保工程,济南市建设东新、南郊、北郊等多座热电厂,这些热电厂开始替代部分小锅炉和居民的蜂窝煤进行供暖。到了2014年,济南市便主要依靠济南市区内的热电厂和新建的热源厂来供暖,一些用蜂窝煤的用户逐步加入了集中供暖。
  由于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区内的热电厂和热源厂对周围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小。虽然如此,城区内的热电厂由于锅炉吨位仍然较低,污染物排放同大型电厂相比仍较高,产热成本也比较高。且济南城区还有100多台小锅炉进行供暖,供暖面积总和占省城总供暖面积的两成多。
  为了改善大气环境,济南市决定到2016年年底前淘汰134台全市建成区35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据济南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市政供暖系统内,除了南郊热电厂和3台小锅炉没拆外,其他的都已经拆除完毕,“这3台明年3月后也会开拆。”小的燃煤锅炉即将告别济南的供暖历史。
铺设80公里管网
茌平热源有望来济

  随着济南市区面积和人口的增加,供暖的压力越来越大。怎么在不增加污染、减少煤炭使用的前提下解决供暖问题,成为一个难题。济南市开始加大工业余热的利用,对黄台电厂进行高背压改造,提高供暖能力,还将章丘电厂的工业余热引到市区。目前省城的集中供暖总面积已达1.12亿平方米,集中供暖率也增至73%。
  随着济南城区的扩建,“经过初步估算,到2020年济南城区需要供暖的面积应该是接近2亿平方米。”济南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南市供暖存在很大的缺口,这些热源点还都分布于省城东部,西城的热源则更加紧张。
  按照省政府要求,2017年济南煤炭消费量要比2012年减少130万吨,而且济南冬季面临着大气污染的巨大压力。为进一步解决供暖缺口,寻找绿色经济的热源,济南市正在考虑引入茌平和魏桥的电厂余热。在济南的未来供暖格局中,更加清洁绿色的工业余热将挑起省城供暖的大梁,更多的市民将用上集中供暖。
  目前在济南市周围大电厂共有十几座,超大电厂也有五六座,如邹平的魏桥电厂和茌平的信发电厂。济南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济南的西城比较缺热源,济南市初步考虑先向茌平的电厂调引余热。经初步估计,该电厂可向济南供暖亿方,一旦成功引热可有效缓解济南供暖缺口。”
  目前国内不少城市如大同、太原都开展了远距离余热供暖,太原将40公里外的电厂余热输送到市区,这是当前国内最远的长距离输热。“从茌平调引热源到济南,管网总长度将高达80公里。该管网将是国内最长的长距离输热管网,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济南市供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