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五台山
2016年10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赵烨程 章丘四中高二

  凌晨,进入五台山。一轮明月升起在黝黑的山岩之上,静谧、温馨、祥和,这是中秋节的明月。四周群山崔嵬,被夜色笼罩着像一面面黑黑的墙壁,只有山顶的明月洒下圣洁的光辉。
  五台山是传说中文殊菩萨的道场,而文殊菩萨又是智慧的化身。据说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很多上香的人。夜色中能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早有先抵的香客在敬香。
  沿着山路前行,环视周围的群山,平和开阔,雄壮舒展。多彩的树叶装扮了大山,斑斓的色彩显示着生机。沿着曲折的台阶攀登黛螺顶,一路上,香客接踵而至。有的拿着笤帚,维护着菩萨道场的容貌,清扫着每一步的台阶;还有的每走一步都要双手合十,然后整个身体匍匐在地,真是一步一叩首。朝阳从山坳中射进一束光芒,照耀着远处的山顶,山顶上有座庙宇,金色的山顶、金色的庙宇,格外醒目。俯瞰谷底,依旧笼罩在拂晓的晨光中,众多的庙宇凸显着白塔,山谷的云霭与青烟徐徐散开,沉睡的山谷正在醒来。   
  黛螺顶上古老的牌坊,庄严的庙宇,残损的碑刻,印证着五台的历史,不同时期建造的五尊文殊菩萨造像,俯瞰众生,蔚为壮观。乾隆喜欢黛螺顶的景色,留下多首题诗,“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供养五台曼殊像,阇黎疑未识真宗”,既赞美了风景,又歌颂了菩萨。而此时,从山顶望去,阳光斜映在群山,谷底大大小小的寺院,一半在晨曦的照耀下露出红砖碧瓦,一半笼罩在青霭中,景物也越发清晰,而那座白塔,塔尖顶着朝阳,正在由上而下接受洗礼。
  五台山,由环绕的五座山峰组成,山势较为平缓,但海拔都在3000米左右,山顶如同平台,故而得名。驱车登上菩萨顶。这里有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大殿里挂着唐卡,披着象征尊贵的黄色琉璃瓦。天公作美,雨过天晴,天空湛蓝,洁白的云朵飘过山间。站在菩萨顶上,极目环视五台,平缓疏阔,心旷神怡。每座山顶平台上都有寺庙,远离尘埃,在这样的寺院里修行,确实是种境界。尤其是北台,那是五台山的最高峰,犹如一道天然屏障。从顺治到嘉庆,历代大清皇帝对五台山都垂爱有加,传说顺治更是舍弃皇位出家五台。站在康熙御笔“云峰胜境”的牌坊前,寺院叠压,白塔高耸,俯视万物,天下大观。
  白塔,几乎在五台山的每个位置都能见到它,这座由尼泊尔匠师阿权尼哥设计建造的白塔,已成为五台道场的标志性建筑。在颐和园里,我见过水光潋滟衬托下的白塔,华丽尊贵;瘦西湖里,我见过“一夜堆成”的白塔,婉约秀美。而这里的白塔,伴随着佛国世界的晨钟暮鼓,伴随着五台深山的寒来暑往,宏大、庄重、朴实。人们环绕着白塔,虔诚地转动着法轮,荡涤着心灵。我坐在寺院的石板上,静静地注视着白塔,圣洁的阳光照耀着白塔,蓝天衬托着白塔,一群飞鸟盘旋在白塔的上空,圣洁而庄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