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靠慈善之名,不利于行业发展
2016年10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九龙

  近年来,旧衣回收箱如雨后春笋般在泉城街头迅速铺开,既能发展循环经济,又能奉献一份爱心,旧衣回收箱的设立得到了许多市民的关注,也成了相关企业眼中的香饽饽,竞争趋于白热化。然而,目前的旧衣回收存在不透明、不完善之处,仅仅打着公益之名募集旧衣,这种模式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旧衣回收是块利益大蛋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快时尚导致服装领域的销售量剧增,中国百姓淘汰的旧衣物数量相当可观。有数据统计,每年我国闲置和浪费的纺织品高达2000多万吨,而这些废弃的衣物中有95%是有利用价值的。充分利用好这些可回收资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从公益慈善角度来看,旧衣捐赠的潜在市场颇为广阔。一方面,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热心市民愿意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慈善,其中,家家都有的旧衣自然是个捐赠大头;另一方面,对于贫困家庭来说,衣食是最基本的需求,在实践中,许多困难群体不是不需要受捐,而是没有匹配的衣物,或者不好意思直接受捐。由社会力量运作的旧衣回收项目一定程度上能发挥专业优势和规模优势,办好政府和草根力量做不到、做不好的事,具有较广阔的发展潜力。
  随着旧衣回收项目的遍地开花,模式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旧衣去向不透明,再加上有的地方还陆续曝出了部分企业回收的旧衣物流向市场的丑闻,虽然家门口就有旧衣回收箱,但是许多市民并不买账,宁可舍近求远,把旧衣物捐给相关的公益组织。这样时间一久,旧衣回收率在下降,百姓的认可度在下降,项目就会有风险。
  企业运作的旧衣回收项目本质上是商业行为,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刻意突出自己的公益慈善身份有时并不是明智之举。经历了初创阶段后,这类企业应该好好考虑一个问题:旧衣回收和旧报纸、旧塑料瓶回收一样,都属于可再生资源回收,为什么不见别的“破烂王”采用这种几近道德绑架式的募集手段呢?
  说到底,这是个发展道路选择的问题。企业搞旧衣回收,可以靠公益起家,但是必须要探索出更加合理的经营模式,比如一部分搞公益募集用来奉献爱心,一部分搞有偿回收用来获取利益。把选择权交给公民,这既是对大家的尊重,也是对市场经济和公益慈善事业的尊重。单靠打政策和道德的“擦边球”,并非明智之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