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笔”如今也有了“世界杯” 
这个小习惯已被开发成全球性运动,不少人成了职业玩家
2016年10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无聊的时候手上拿一支笔,哗啦啦地转起来……这样的转笔习惯估计不少人学生时代都经历过,当然也没少挨过父母或是班主任的训斥。时过境迁,如今的转笔已经不再是一个被鄙视的小习惯,它成为了一项严肃的运动,不仅拥有自己的论坛和组织,还将举办国内和国际比赛。   
  指尖上的运动
如今已有万人拥趸

  在你的学生时代,身边是不是总有那么一两个把笔转成呼啦圈一般的“转笔高手”?他们也是学生群体里最有威望的人之一。惹得你也心痒痒地想学着转笔,但手指头总是不够协调,拿着笔在手上还没转足半圈,笔已经没了惯性,“啪嗒”一声掉在桌子上。那时候,打破自习课宁静的总是这一声声“啪嗒”,你的脸上会浮现出一丝心照不宣的微笑:嘿,估计又是哪个家伙迷上转笔了。
  但和转笔相伴的,是老师和家长的训斥,“做作业的时候要专心,不要转笔。”“再转笔就把你的笔收走……”转笔真的有这么“讨人嫌”吗?才不是,因为如今的转笔已经不仅是一项“癖好”,它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运动,在中国也拥有了自己的网络论坛“转笔者之家”。论坛的口号立场鲜明:刷新对转笔的认识。
  进入转笔论坛,随手点开一个演示视频,你会发现,学生时代自习课上的那些“啪嗒”声是多么的小儿科。成为一项专业运动的转笔,单是笔的配置就已经升级了很多。转笔运动的专用笔比普通笔长,大多都是笔杆的两头套有笔帽、笔胶,俗称“双头笔”。拿着专用笔的玩家,不仅能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顺利完成基本的转笔动作,还能在五个手指的指缝间将笔转出各式花样,练习熟练后,专用笔在手指间上下翻飞,视觉效果也十分惊人。
  “转笔者之家”不仅有论坛,还有自己的微博账号,账号的粉丝已经达到了一万两千余人。不少转笔爱好者都会及时向账号“投稿”,发上自己的转笔视频和网友们分享。网友“紫花螺旋屁”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上传视频的同时,还配上了文字,“感谢zd师傅剪辑以及各位前辈的厚爱,转笔即将四年,借zd师傅之手将此片献给自己,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开心有失落,最棒的就是认识了许多好朋友。”
转笔还有“世界杯”和“锦标赛”
  每一招武侠招数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转笔的每一种转法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学名”。转笔招式种类繁多,多以手指位次命名(手指名+方式+方向+圈数)。正方向旋转是Normal,反方向旋转是Reverse;最基本的是Thumb Around Normal(简称tan),靠中指拨动笔绕大拇指旋转一周;反向靠食指推力称为Thumb Around Reverse(简称tar)……种类繁多的名字让转笔变得更加高大上起来。
  与此同时,转笔“世界杯”和“锦标赛”的出现,则更加赋予这项运动“全民化”的意义。专业的比赛一般在线上举行,由参赛者录制视频上传给主办方据其评分分胜负。从2007年起,奇数年举行个人锦标赛,偶数年举行以国家/地区为单位的团体赛。主办方一般为国际转笔组织UPSB(Univer-salPen Spinning Board)。各个参赛组织还会发起裁判团,针对参赛的转笔视频作品进行投票。获胜者自然是转笔玩得出神入化的“大神级”选手,能让笔如同黏在手上一般,灵活地游走在指缝间。
  尽管如今转笔被越来越多的人“正名”,但真要像玩魔方一样彻底被大众接受,估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网友“不撩人的小饼干”依然不喜欢图书馆里转笔的读者,“好讨厌图书馆里面转笔的人噢,聚精会神突然笔掉了,很容易吓人一跳啊。”
  网友“书婉”则认为,想要真正改变大众的观念,可能还要很长的时间。“随便玩玩的人多,真正拿来当兴趣,甚至参加比赛的估计没那么多人。但这终归是一项新兴的运动,谁说未来没有前景呢?”
     (据《扬子晚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