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建同质化病房,济医附院探索医联体分级诊疗新路子
专家来坐诊,患者心里更踏实
2016年10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医附院专家到交通医院坐诊。本报记者 康宇 摄
     合理统筹医疗资源,实现分级诊疗,首诊在社区,是缓解看病难的重要途径。12日上午,济医附院·交通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病房正式启用。这种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互动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把大医院的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

  本报记者 李倩 康宇
通讯员  张勇

家门口做康复
社区医院真不错

  “这里的装修布置一点也不比大医院差,条件比我想象中还好,病房都是双人间,配有独立卫生间,最重要的是人少离家近。”在交通医院刚启用的呼吸专科病房内,77岁的老患者陈永安说,自己患有哮喘、糖尿病,时常得来医院“报到”。
  “一年前犯了次大病,在抢救室里住了半个月,后来转入普通病房,后来病情平稳了,医生建议我转到家附近的交通医院继续治疗。”陈永安回忆,刚开始,他和儿女也担心社区医院的医护水平,后来发现这里的服务比大医院还细致。“现在还有济医附院的专家来查房,坐诊,心里更踏实了。”
  “这是社区医院的优势,我们给辖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慢病人群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可以完整的记录他们各项指标的变化,何时生了什么病,吃了什么药也都一清二楚。”交通医院院长景世宁介绍,济医附院呼吸内科专家定期来查房,门诊呼吸疑难危重症会诊也会得到更多的帮助。
医疗资源下沉
小病社区就能看

  这种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互动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不是特例,早在2013年济医附院便借助电子信息网络平台,探索与基层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联合,在济宁城区及周边建立10个“健康之家”工作站。医院以“健康之家”工作站为前哨,为社区群众提供健康监测和慢病管理服务,普及健康知识。同时,还与济宁众和医院联合,建立济医附院·众和肛肠专科医院。目前“众和模式”得到广泛的认可。
  “在和社区医院结合的同时,医院还通过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之家’工作站和为其提供医疗支撑的健康管理平台,医院的优质服务和专业化的健康指导,通过网络辐射到广大居民。”济医附院医联体服务中心主任何伟介绍,这种医院与社区互动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把大医院的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从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有效促进了优质卫生资源均衡分布和共享,是对现有院内医疗和保健服务的补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