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波
有传说的地方就即刻拥有了文化与内涵,在那个月明风清的夜晚依偎在爷爷温暖的怀抱里,听老人家不时捋着颔下那一缕银白色的胡须,娓娓讲述那个遥远的、早已经模糊不清年代里的故事。那座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金牛山”,无论儿时还是如今,在已经步入中年行列的我的内心深处,都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敬意油然而生。
在我家乡长清区老县城城南三华里之处,有一座隆起于地表仅几十米的“金牛山”。关于此山得名的原因,长清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水鸣庄的年轻村民赶着毛驴去赶年集,为了占一个好位置卖年货,这人半夜就起身了。当他往南走到金牛山下时,突然发现山坳里一片金光。这人倍感惊异,当他走近时,只见山坳里一头健硕的大牛,浑身金光闪闪,正低头吃草。那人又惊又喜,贪婪之心战胜了理智,于是意欲捉拿。谁知那牛异常警觉,那人刚有动作,大牛就“哞”一声钻进山里去了。那人明白这是一头神牛,凡人岂能捉得住,只好悻悻地赶着自己的毛驴赶集去了。
正在为自己没有运气捉住神牛而心绪黯然的时候,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人来到他的南瓜地里,神情专注地左瞧瞧右看看,挑中了一个个头硕大的南瓜。他对种瓜人千叮咛万嘱咐:“请你一定给我留着这个大南瓜,要多少钱都行。但是现在不能摘下来,得等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我亲自来取。只要你给我保护好这个南瓜,到时候保你发大财。”种瓜人心里纳闷,于是开口试探:“现在瓜都不小了,再长也就是这么大。我等你四十九天,到时候你不来买,烂到地里谁赔我损失?”两个人互不相让,种瓜人吓唬南方人,说道:“如果今天你不说出个四五六来,这个南瓜我是不会给你留的。你说清楚原因,可能还有商量。”南方人没有办法,只好和盘托出,“你地里的这个南瓜不是普通的南瓜,它是玉皇大帝在天庭设南瓜宴招待各路大仙时,一个仙女不小心遗落的一粒种子,恰好掉到你的瓜地里。只有用这个具有灵气的仙瓜,才能逮住南山里的金牛。等我得了宝贝,定不会亏待你。”种瓜人这才恍然大悟,假意答应了南方人的请求。
转眼间已经到了四十八天,种瓜人的贪婪之心再一次发作。他想“明天那个南方人就要来摘我的南瓜了。他得了金牛,即使给我再多的钱,也不如那头金牛值钱呀!”想罢,一不做二不休,种瓜人决定背弃承诺,自己去干一票。等到夜深人静,种瓜人独自到瓜地里摘了大南瓜,悄悄跑到南山里躲藏起来。子时刚过,那头久违了的金光闪闪的大牛果然出现在山坳里。那牛只顾低头吃草,逐渐接近种瓜人藏身的地方。说时迟那时快,种瓜人一跃而起,双手高高举起南瓜照着牛头上狠狠砸去。可惜的是,那瓜因为不到天数,威力不足以置牛于死地,只是砸下来一支牛角。那金牛长啸一声钻进山里,再也不见出来。种瓜人回家称了称那只金牛角,足足三斤半。
第二天,南方人急匆匆地赶来,听种瓜人把昨夜的经过一讲,不禁仰天长叹,“我没福气啊,只差一天就把价值连城的宝贝给丢了。”南方人气急败坏地恐吓种瓜人:“金牛乃天神被贬下凡,你没打死金牛,它必定报复。你只有将卖金牛角的钱财尽数散去,方可以免灾消难,否则将永无宁日。”南方人说完愤愤地离去,种瓜人听了他的话惶惶不可终日,只好忍痛将卖金牛角所得尽数散去。当这件事被逐渐淡忘之后,种瓜人奋发有为,置下巨大的产业,而且仗义疏财,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善人。种瓜人最终得以尽其天年无疾而终,他这一族从他这一代开始更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无论传说真实与否,这个离奇的事件当时被老百姓奔走相告,世世代代口耳相传,这座县城之南的小山,从此之后就改称“金牛山”。而我们这些后人,从这个长清民间辗转流传的神奇的故事背后,似乎也读懂了祖先们的谆谆教诲与告诫:贪婪之心不可有,贪婪窃取之物不久长;只要诚实做人,踏实肯干,最终自然会“天道酬勤”、“好人有好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