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
父母如何把握好与子女的界限感
2016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栀心 (“青未了·心理咨询工作室”热线主持人)
  新闻背景:10月8日张靓颖在微博上宣布与冯轲的婚讯,次日她的母亲张桂英发布了公开信,严厉指责准女婿的各种“不靠谱”行为,其中不乏涉及到张靓颖的隐私。张母撕破脸皮的犀利做法可谓惊动了整个娱乐圈。
  不放手的父母和反抗到底的子女
  在这里,有关张靓颖的是非我们不做评价,单讲张母极端的做法是否妥当。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张靓颖的情感及婚姻有诸多“不对劲”的地方,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个母亲能做到风轻云淡的无视。只可惜,事情尚未弄出个所以然来,时隔几日,张母已与女儿、准女婿上演了和解的戏码。张母担忧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冯轲所表达的誓言也不过是口头说说而已,显然,鱼死网破的极端毫无作用可言,不仅将难堪的隐私公之于众,母女之间的隔阂也会更深。
  中国家庭普遍缺乏界限感,父母始终持有控制的心态,认为孩子是我的,我管他(她)天经地义。父母不放手自然要遭到子女的反抗,一旦出了问题,往往会出现“你不听我的我就毁了你”的极端做法。
  有一组数据列出了父母热衷于干涉子女的方方面面:谈恋爱结婚占78.2%,找工作和职业发展方向占60.2%,选择学校占59.3%,选择专业占54.1%,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占42.5%,培养下一代占37.7%。“我是为了你好”,这是众多父母掌控子女的生活最擅长用的理由。
  热线中一位51岁的女士倾诉。她始终意识不到儿子已经结婚成人,总感觉媳妇是和她来夺爱的,“儿子是我的,凭什么要我儿子早起陪她去晨跑,我儿子连早饭都吃不好。”这位妈妈为了宣示自己的主权,坚持每天安排儿子的生活起居,什么上衣搭配什么裤子,工资要上交父母,给儿子多少生活费,全得她做主。媳妇自然难以接受,和婆婆的矛盾愈演愈烈。在小孙子出生刚五个月时,媳妇忍受不了婆婆和娘家妈妈为孩子的喂养及照看而天天争吵,最终提出离婚。由于尚在哺乳期,孩子判给女方,婆婆心碎的不是儿子婚姻破裂,而是气不过“我的孙子为什么要判给她家,我儿子还要拿抚养费”。
  大多父母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理念,“我活着就是为了孩子”,“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似乎父母活着就得和子女们“绑定”终生,你不听我的就是大逆不道,无形中给子女形成了一种道德绑架。在缺少尊重和尊严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么是屈从的乖宝宝,一切都听爸妈的;要么就是叛逆的反抗,哪怕自己错得粉身碎骨,也要和父母对着干。
清晰父母与子女间的界限感
  心理学家海灵格在“家庭系统排列”中明确指出: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角色乱了,家庭就会隐藏危机。中国的父母和子女最缺失的就是良好的互动沟通,父母不屑与子女沟通,子女感觉和他们有代沟,更是懒得多说。
  我们还是把焦点放在张靓颖母亲的做法上。张母的担忧是有理由的,一个单亲妈妈养大女儿的艰辛,外人难以体会,她有太多的不安全感,生活的阅历足以让她看清女儿前面路上的诸多风险。偏偏女儿不听她的,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幸福的。
  眼看着孩子在走弯路,父母真的就不能管吗?坦白说,遇到这种状况还真没办法,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父母告诫已经长大成年的孩子们别犯错误这是徒劳的。既然告诫徒劳,做父母的就得接受现实,放手不管,因为成年人的世界自然会有他们的生存法则。
  朋友的女儿爱上一个离异男人,朋友偷偷去调查男方离婚的原因。他不仅家暴还赌博,因为岳父没借钱给他,便动手打了岳父,前妻无奈之下提出离婚。做妈妈的岂能将女儿嫁给“渣男”。为了拽回女儿的心,她监视女儿的行踪,去男方的单位和家里警告他“必须和我女儿分手”。妈妈的阻碍反倒激起女儿的逆反心,她以失踪的方式迅速和男友未婚生子。可不到两年时间,女儿带着被男友家暴的伤痕,流泪抱着孩子回了娘家。
  我问过朋友的女儿,明知此男不靠谱,为何不听妈妈劝阻?“那时妈妈让我丢尽了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扇我耳光,骂我不要脸,我满脑子想的就是远离她。”极端的做法只能将亲情推得越来越远。父母能做到的,除了提供建议和精神上的引导,分析事情的利弊,还要坚守自己的界限原则,孩子已成年,他(她)有能力、也必须学会承担选择的后果。有一种成长是要经历吃亏、“撞南墙”的惨痛,才能长大,就像朋友的女儿,一次挫折,让她明白了许多道理,懂得用思考来审视眼前的生活。
  父母和子女都需要独立的人格,以及清晰的家庭界限感。好多成年子女一面宣扬独立,“我的事情我做主”,一面却将买房子、买车、成家理所当然地看做是父母的事情,父母就应该无私地为子女付出。热线中经常听到媳妇抱怨婆家没给买房子,儿子记恨父母没本事给自己安排好工作,一种理直气壮的“巨婴心理”。所以,清晰的界限感对家庭尤为重要,父母懂得割舍放手,过好自己的生活;而子女,也要明白成年人该承担的责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庭成员要相互尊重,要保持亲密的距离感。
  最后,分享一段90后创业者、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孙宇晨写的《新文明宣言》,对父母和子女如何保持正确的界限很有启发:
  1、尽量不接受父母的经济帮助,我们应该明白,任何经济资助都伴随着条件,哪怕来自父母,也伴随着控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尽早独立,让父母成为你的朋友,而非保护伞。父母与你是一种平等至亲的关系,我们的成功与独立不应牺牲父母的福祉与自由。反之,父母没有权力要求子女为其而活。中国文化把父母子女捆绑在一起相爱相杀的年代已经结束。
  3、父母对于你人生的建议只是参考,而非命令,超过父母,让他们骄傲。
  4、若有不满、反抗,应尽早与父母和解。与父母从反抗走向和解,是一个与过去传统和解的过程。独立是和解的前提,和解是幸福的先导。两代人必然有冲突,尝试冲突和解是成长与释然的证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