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千亿级产业集群助推经济新发展
2016年10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实干兴业,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势头。随着滨州正式写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发展优势更趋明显,合作空间更加广阔。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滨州港通航,成为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最近的出海通道;德大铁路通车,滨州人圆了“乘火车出行”的多年愿望。此外,关系滨州长远发展的秦滨高速、长深高速、滨港铁路二期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沿海高速铁路也经过滨州。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滨州的承载能力必将得到极大提高。同时,滨州作为全国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拥有未利用地近200万亩,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强力要素保障。产业基础方面,目前,滨州已经形成了冶金、纺织、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粮食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涌现出魏桥、滨化、西王、亚光等一大批规模大、实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集团,规模以上企业达1342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企业达到13家,拥有世界五百强企业1家、中国五百强企业6家,落户北汽、中信等世界500强企业25家。魏桥集团去年销售收入3385亿元,居世界500强第163位。金融要素方面,滨州凭借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断吸引辖外金融机构入驻,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相继落户滨州,滨州农商行顺成功设立。
  滨州市注册资本17亿元的再担保公司已经获批设立,是目前山东省注册资本重大的融资担保公司,明天将在新闻发布会上举行揭牌仪式。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2000亿元,分别达到2643.87亿元、2352.81亿元,增长11.17%和12.28%,其中贷款增速连续7个月位居全省首位;存贷比8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有15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从资本市场累计募集资金416.6亿元,分别列全省的第七位和第六位。其中,境外上市融资293亿元,位列全省第一位。发行公司债券12支,募集资金186亿元,位居全省首位。
  政策支撑方面,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将打造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纳入“十三五”规划布局,明确提出了全力打造“两城四集群一基地”的发展战略。“两城”即:打造环境优美、布局科学、宜居宜业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和“东出西融、南连北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四集群”即:依托魏桥集团、创新金属、立中集团等铝产业龙头企业,以铝材深加工、铝合金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零部件为方向,打造5000亿级高端铝产业集群;依托京博集团、滨化集团、中海沥青、鑫岳化工等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新型化工产业园区,打造2000亿级新型化工产业集群;依托西王集团、香驰粮油、渤海油脂、泰裕麦业等龙头企业,以绿色安全、高端健康为发展方向,提升产业层次和规模,培育领军型品牌企业,打造1500亿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魏桥创业、亚光毛巾、愉悦家纺、华纺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棉纺家纺产业装备更新、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大力发展行业自主品牌,打造1300亿级纺织产业集群。
  “一基地”即:依托北汽集团、渤海活塞等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强化配套体系建设,突出品牌创建,打造全球高端汽车轮毂制造中心和汽车轻量化材料基地。与此同时,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的若干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为滨州市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报记者 王忠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