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国产航母“骨架”已搭建完
设备和动力安装是接下来的重点
2016年10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正在建设中的首艘国产航母。 (资料片)
     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的研制工作正按计划进行,目前已完成设计工作,主船体已在坞内合拢成型,正在开展设备安装和舾装等建造工作。
  国防部6次就国产首艘航母进行回应,航母的建造也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
  之前改过“瓦良格”
大连造船厂轻车熟路

  2015年3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向媒体证实:有关部门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后,启动了第二艘航空母舰研制工作,正在自主开展设计和建造。首艘国产航母之所以选择在大连造船厂建造,是因为大连造船厂之前就对从乌克兰购入的“瓦良格”号航母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使其变成了今天中国海军的辽宁舰。通过这个改造工程,大连造船厂完善了建造航母所需的干船坞、大型起重机等各类基础设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改装和建造航母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建造航母所需的技术工人。
  可以说,在中国目前所有船厂中,大连造船厂建造航母的基础条件最好。而中国海军现在对于航母的需求比较迫切,因此首艘航母自然就选择了大连造船厂。
  据媒体分析,国产首艘航母建造速度快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讲的大连造船厂对建造滑跃型航母所拥有的较好基础条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采用了模块化建造方式,也就是将航母各个子系统按功能或层次体系划分成若干个有接口关系的相对独立的单元。
  按照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设计,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最后形成一艘完整的航母。模块化建造实质上是舰船标准化和系统工程的一种产物,能够大大缩短建造工期。
设计参照辽宁舰
性能有改进

  对于国产航母仍采用滑跃起飞的方式,主要基于现实考量。国产航母在设计上参照辽宁舰,采用常规动力和滑跃起飞方式是出于务实性的考量。
  此前,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已经明确指出,“第二艘航母的设计和建造吸收了辽宁舰科研试验和训练的有益经验。”
  国内相关设计单位和大连造船厂在将“瓦良格”号改造成辽宁舰的过程中,摸清了常规动力、滑跃起飞型航母的设计特点。以此为基础来发展国产首艘航母,就可采用成熟的设计和性能稳定的子系统,以减少施工难度、缩短工期和降低建造成本。
  当然,主要用于作战的国产航母不可能与主要承担试验和科研任务的“辽宁舰”完全一样,必然要有某些方面的改进和升级。国产首艘航母出现的最大意义,就是能够让中国海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拥有具备作战能力的航母。
  在具体的改进和升级方面,国产首艘航母可能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缩小舰岛尺寸,使舰岛变得更紧凑,从而增加飞行甲板面积;二是对机库进行重新设计。三是对舰上部分舱室进行重新设计;四是换装与052D型驱逐舰上相同的舰载相控阵雷达以及更先进的卫星通信系统、电子战系统、指挥控制系统、自卫武器系统等。
  此外,国产首艘航母采用滑跃起飞方式还能够大幅缩短其未来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并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因为现在辽宁舰所搭载的歼-15战斗机以及歼-15战斗机所进行的航母起降训练都是基于滑跃起飞型航母。
将安装动力系统
开始“填充血肉”

  航母的主船体已在坞内合拢成型后,国产航母接下来还会进行哪些建造工作?
  未来国产航母将展开动力组安装工作,完成后船坞将会注水。实际上按照美国建造经验,航母接下来进行的下水舾装过程将占建造总时间的50%以上。所谓舾装是指在各个生产阶段的安装工程,涵盖设备、管系、通风、电气、铁舾、内舾、武器等各个方面。其技术和管理过程是当代船舶建造技术领域最为重要的课题内容,同时也是舰船领域最为高端的技术之一。
  有媒体报道,“如果说到目前为止的建造工作都是为航母‘搭建骨架’,那么国产航母还要经过一个同样漫长的组装过程来‘填充血肉’。”
  同时航母建造期间的各种风险隐患需要注意,在舾装的高峰时期,整舰可能会有数千人同时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工程中诸如火灾危险、技术危险等都可能对建造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1960年12月19日,美国海军星座号航空母舰的舾装工程已经完成了90%,准备竣工,但因为当天偶然的一次工程事故,造成机库甲板临时安装的燃油柜泄漏,引起了火灾,整个火灾持续了超过12小时之久,导致5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航母舰体和机械遭受重创,经济损失约5000万美元,直接导致航母工期被延误7-8个月。
    据新华社、中青报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