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旧物勾起的怀念
2016年10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知青办发的书籍材料。
   □杨建东
  1974年8月28日,微山县第一批知青上山下乡,260余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响应党的号召奔赴农村。我们30名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刚走出校门,就来到微山县欢城公社蔡楼村,当时正赶上“三秋”大忙,大伙立刻和贫下中农一起忙三夏、战三秋、上河工、打夜战。
  那时,我们拂晓就赶到农田掰玉米,月亮升起时再拉着地排车到坡里拉高粱秆,耕地种麦前要连夜撒粪,还高喊着“早起四点半,地头两顿饭,中午学理论,晚上加班干”的战斗口号。忙罢“三秋”,男知青又随着治河大军奔赴河工,整个河工全靠人力一镐一锨一兜一筐地啃,寒风凛冽,雪花飞舞,个半月才啃出一条河。繁重的劳动像个大铁爪把我们抓起来往黄土地上重重摔了几下,还真把我们的骨骼摔硬了,把肌肉摔实了。
  劳动之余,知青也有生活的乐趣,几位才子美女有文体爱好,我除画画作诗之外还喜欢收藏。知青证、入团志愿书、下发的各种学习资料、日记本、皂盒、老照片及绘画习作都保存完好。从农村回家有20里,我们不舍得花两毛钱乘车,全靠两条腿跑路,有一次我与老褚跑到半路,热得下河洗澡,待爬上岸时乏得没劲了,正巧客车来了,我一咬牙掏3毛钱买两张票爬上客车,这两张车票我也珍藏至今。
  经过一年多的磨炼,我们陆续在村里当上了教师、会计、卫生员、计工员、播音员、拖拉机司机和文艺宣传队队员。随后,十几名知青通过招工、升学,陆续离开农村。1976年元旦,欢城公社的负责人到知青组看望留村的知青,那时的看望,不事先打招呼,不带任何礼品,就是领导讲讲话,勉励年轻人为农村建设多作贡献,随后到照相馆合影纪念,照片上写着“广阔天地练红心”几个字。知青老吴精心保存着这张珍贵的照片(见左图)。40年的风雨扫过,在照片上留下赭黄色的秋风痕迹,刻上深深的岁月步履,而知青们的风华正茂、青春气息永远定格在照片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