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部门咋管不好一辆代步车
2016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聊城市区,一辆电动车抛锚,交警上前帮忙推车。本报记者 王尚磊 摄
     记者注意到,老年代步车刚刚出现时,生产厂家是以医疗辅助器械、沙滩观光车的名义在生产,按照相关规定这类车并不具备路权,只能在厂区和其他封闭区域行驶,一旦上路行驶就属于交通违法,交警可以查处。不过,很快,生产厂家就突破了医疗器械的生产标准,经过不断改装,其车速、车身重量等方面越来越接近普通的机动车,但生产厂家和销售商依旧打着非机动车的旗号,以老年代步车的名义,继续号称“无需考证不用挂牌直接上路行驶”向外销售。
  由于老年代步车的驾驶人员多数从未经过驾校培训,交通守法意识相对薄弱,老年代步车逆行、闯红灯、开车接打电话等违法行为频发,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屡屡见诸报端,日益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目前,整治规范老年代步车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以常见的执法方交警和交通运输部门为例,交警对老年代步车的查处依据只能是因为其不挂号牌上路或者驾驶员无证驾驶,交通部门则只能查处其非法载客营运行为,对于没有载客的车辆则无计可施。
  作为执法部门对于老年代步车的查处只是管理的末端,在管理上游未做好工作让大量车辆流入市场,交警和交通部门在直面车主执法时也难以回应“代步车为啥让卖不让开”的质疑。与此同时,老年代步车车主多是弱势群体且人数众多,执法者在一线执法时屡屡遭受暴力抗法、撒泼耍赖等等困难,执法难导致难以形成长效查处机制,对老年代步车的规范查处多处于运动式执法的状态。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种种原因,老年代步车处于一种近似于“执法盲区”的状态,多个部门均可在职权范围内查处,但每个部门只能各自为战,屡屡打击查处屡屡卷土重来,不但未能遏制其违法,而且在断续的查处中,老年代步车获得了野蛮生长,保有量越来越大,原有的治理难题没有解决,又新增了现存老年代步车如何安置的新难题。
  当然,目前,代步车作为电动汽车的一种类型,还是一种新鲜事物,且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管理部门也不应该“一刀切”式地完全禁止,而应该在制定详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和管理,从而结束其野蛮生长的状态,引导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张泰来
  实习生 丁玉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