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五”首飞成功
中国“奔月”“探火”靠它了
2016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1月3日,长征五号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 据新华社
     一声惊雷,长五冲天!浓缩了中国火箭研制最高水准的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11月3日20时43分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撼地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十年磨一“箭”
新技术占九成

  长征五号主体部分直径达5米,比一般的火箭主体直径大了50%,绰号“胖五”,是我国起飞质量最大、起飞推力最大、箭体结构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
  这次发射任务主要是检验“胖五”设计的正确性、飞行的可靠性,以及发射场和火箭之间的匹配性。同时,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也在“胖五”托举下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自主研制的“天方一号”新概念航天结构同步升空。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相比以往新火箭研发中约30%的新技术比例,“胖五”采用了247项核心关键新技术,新研产品比例达90%以上。
  据国家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介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实现了我国液体运载火箭直径由3.35米至5米的跨越,采用5米直径芯级,捆绑4枚3.35米直径助推器,全长约57米,起飞重量约870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级、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级的运载能力。
  “胖五”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首次采用芯一级2台50吨级氢氧发动机与4枚助推器各2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组合起飞方案,10台发动机同时点火,起飞推力达1060吨,实现了我国异型发动机起飞技术的重大突破。
中国从此进入
大火箭俱乐部

  今年6月25日,长征七号火箭发射升空,以13.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成为我国火箭运载能力之最。4个月后,“胖五”问世,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更是达到25吨。
  国际上一般认定,近地轨道10吨量级为中型火箭,超过20吨叫做大型火箭。“胖五”成为我国现在唯一的大型火箭。“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大火箭俱乐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这个能力使未来发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运载火箭的运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作为我国目前在研运载能力最大、尺寸最大的火箭,按计划,2017年嫦娥五号落月采样返回、2018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等任务都将依靠长征五号来实现。
  李东说,“胖五”大约能将一个5吨量级的探测器送到火星上。这个探测器要带一个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巡视。
  李东说,航天强国与航天大国的区别在于,强国要建空间站、登月、探测火星。而这些大事需要大火箭,有了大火箭,才有了基础。“长征五号是中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标志。”李东说。
重型运载火箭研制
也已在路上

  “胖五”让中国从此拥有大型运载火箭。中国重型火箭的研制也在路上。国防科工局于2010年开展重型运载火箭论证,历时一年形成总体方案,2015年明确了重型运载火箭技术方案。目前,国家已正式批准重型运载火箭第一研制阶段(即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阶段)立项研制,自2015年起利用4至5年时间,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工作,集中突破一大批核心瓶颈技术。
  重型运载火箭是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百吨级的一型火箭,研制成功后,将进一步增强我国进入空间能力,满足未来较长时期深空探测、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需求。
  近年来,美国、俄罗斯等世界航天强国均把发展先进的航天运载技术确立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美国重型运载火箭“太空发射系统”已转入详细设计和制造阶段,俄罗斯计划在2030年前研制出重型运载火箭并实现载人登月。
  专家指出,我国运载火箭事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世界航天强国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运载火箭型谱需要不断完善,火箭发动机、大直径箭体结构等关键技术基础需要不断夯实,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研制新模式有待逐步建立。
据新华社、央视新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