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们节省的时间,花钱也买不到啊”
长清“区域综合评价评审”让企业尽享改革红利
2016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这项措施推行以后,原来找中介办理需要三四个月时间,现在去政务中心拿到一张纸,一天时间就可以办完了。节省下来的这些时间,以前花钱也买不到啊!”发出如此感慨的是长清区辖区内的济南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山东同发公司相关负责人高元亮,他所在的企业现在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当时,第一期有了当地的“一号通绿灯”快速通道,办理环评、地评、水评等手续,还让他们用了一年多时间。而现在,长清实行的“区域综合评价评审”至少可以让他们的二期建设节省六七个月的时间。

  本报记者 董从哲
通讯员 李娜 赵刚

实现数据共享
节省大量资金

  企业建设项目,开工前环评等手续的办理费时费力费资金,让不少企业十分头疼。这个让入驻企业赞叹不已的“区域综合评价评审制度”是个什么东西呢?据长清区政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这项制度旨在将一定的经济开发区或者成片开发区,原来需要企业单独、分别办理评价评审项目,比如区域内的环评、地评、水评等,按照一个大区域,统一提前编报,形成一个可共享的整体评价评审,区域内入驻企业新建、扩建项目时,无需再去单独报批评审了。这节省了企业大量的时间成本,促进建设企业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更不用说节省下来的相关评审费用了。“这项制度实施,济南市政务中心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和指导支持,全市第一个论证会就是在长清召开的。”
  高元亮告诉记者,他们的企业面临二期工程建设,在以前,即使走绿色通道也要用一年多时间。“主要是政府部门管不了中介,中介这部分就要花费3个月到半年时间。早建设才能早投产,早见效益,可是耽误的这些时间,在以前花钱也买不到。往往好的商机都错过了,企业很着急。”区域综合评审受益的不仅仅是某一家,还有入驻园区的企业,当地的招商环境。
  济南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为记者算了另外一笔账。“建设项目审批难是以前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是时间成本,以前要办完这些手续至少需要两年时间,这些时间三分之一是市区级政府部门审核材料、公告登记等占用,三分之一是企业自身完善相关资料占用,另外三分之一是社会中介占用。政府部门的绿色通道解决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问题,但是中介这一块的时间耗时太长。现在,我们对这一块实施区域综合审评后,为企业节约了时间,让他们享受到了改革红利,而且为他们节省了大量评审资金,也为本地招商引资增加了吸引力。”据悉,以目前济南经济开发区近40平方公里的面积算,200余家企业,如果以前每家都单独做相关的评审,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再去找中介,做环评、地评等各项的花费,总费用需要几个亿。现在综合评审,相关的环评等数据共享后,园区总花费不到40万元就把这些评审项目的大项做完了,节省的资金十分惊人。
今后企业落户
审批环节提速

  据介绍,创新谷是在长清区政务中心协调和争取下,最终确定的济南市区域综合评审试点单位。随后,济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归德南园片区也相继引入综合评价评审制度。长清区政务中心高度重视此项制度的推进和落实,建立了市区两级联动机制和每周一沟通机制。尤其是在创新谷管委会面临改制、领导层人员更换、资金不到位等情况下,他们为该园区量身定制个性化推进方案,使问题迎刃而解,区域综合评价工作顺利推进。
  济南创新谷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园区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集中评估后,企业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将豁免部分建设项目环评手续、试行部分环评承诺备案制、简化部分环评文件编制内容;简化压覆矿产资源、地质灾害评估等手续。就拿环评来说,环评审批是新建项目必经程序,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环评根据不同行业分为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三级管理。创新谷定位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没有重大污染项目,以后企业落户时不需要自己做环评报告书,而是以报告表或登记表形式办理即可,仅审批环节就能节省16个工作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