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网购前教你防“坑”
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四大消费警示
2016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各种优惠券、大牌底价、全球狂欢节、限量预售……随着11月11日临近,“光棍节”的全民欢购让电商们各出奇招,纷纷挂出各种促销标语,也让众多消费者摩拳擦掌。近日记者从章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根据往年的投诉情况,市场监管部门专门发布《“双十一”消费者网络消费安全警示》,提醒市民理性消费,注意网购安全。

  本报记者 王帅
通讯员 崔丽文       
警示一>>
钓鱼网站日增超7000个

  据介绍,根据市场监管及网监部门的数据显示,进入9月以来,国内针对网购的钓鱼网站数量明显增多,每天新增钓鱼网站数量超7000个,还有各种针对手机网购的诈骗APP。消费者在网购时应时刻防范钓鱼网站。
  “现在的信息技术可以轻易将虚假网站设置成与正规官方网站一模一样的界面,从而使消费者产生混淆。”章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络交易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在浏览网页时,尤其要对自动弹跳出来的“低价”网站提高警惕,再三确认。
  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尽管页面可以作假,网址作假却要困难得多,因此消费者可以通过认真识别网址来甄别真假网站。此外,在进入付款页面时,“https”代表该页面传输数据保密,如果支付页面是“http”,消费者就要警惕,认真核对商户信息。“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也是重要防范举措之一,可以防范电脑收到恶意攻击或病毒的侵害。”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双十一”期间不要用公共电脑进行网络购物,也尽量别连接公共WiFi;支付过程中要提高警惕,设置多重密码;选择成熟的支付软件。同时,消费者应防范不法分子盗用亲友的QQ、微信等,若网络聊天中发现亲友索要自己信用卡正反面照片,要提高警惕,因为这样可获取网络支付的三项重要信息——信用卡的卡号、有效期和卡片背面末三位数字,从而被盗刷信用卡。
警示二>>
警惕低价陷阱

  “去年‘双十一’抢购,我买的好多东西现在都没用上,就摆在角落里落灰了。”章丘市明水街道办事处的胡女士说,因贪图网购便宜,去年“双十一”当天她疯狂购物5000多元,“有的商品打的是‘全年最低价’的广告,可没过几周我再去看,比‘双十一’还便宜了近百元,真坑!”
  章丘市市场监管局提醒,面对打折促销活动,消费者极易冲动消费,在促销战中消费者更要保持镇定、购物三思而行。
  “消费者不要轻信超低价格商品,如果网上销售的商品价格与市场售价悬殊,则有可能是消费陷阱。”网络交易监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部分商家可能会先涨价后降价,例如商家先涨价70%,再降价50%,看似价格降低了,实际比以前更高。此外,商家还可能打出“低价缺货”的招牌,在实际购买时该产品不能成交,或是商家以次充好,将库存产品甚至已经淘汰退市的产品拿出来销售。
警示三>>
家具类要确定送货方式

  记者了解到,在往年双十一期间,章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最多的投诉,是来自消费者对某些知名电商企业在订单量暴增的同时却延误发货的不满。
  “今年很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投诉猛增的现象,因此特别提醒网购消费者,对急需使用的商品应谨慎选择网购形式。”网络交易监管局的工作人员说。
  此外,若是家具类产品,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建议消费者与商家谈好价格以及货运。根据市场监管部门往年接收的投诉情况,家具类大件商品托运一般都走物流,需要消费者亲自提货。因此在下单前消费者务必与商家确认好提货点与住处的距离,避免运输成本提高,如需物流上门,建议先谈好价。无论是自提还是送货上门,务必要验货。
警示四>>
保存证据依法维权

  “不管是实体店购物,还是网络消费,消费者都应注意保留发票、收据等,以及商家的一些承诺证据,以备维权。”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再次提醒,在双十一购物时,消费者要注意保存相关商品规格、型号、功能和价格等信息页面,商品交易(订单)页面,消费者与商家的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
  在下单后,消费者要保存相关电子单据票号。收到商品应及时验货试用,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商家处理。若无法与商家达成一致,建议消费者先申请退款,通过电商企业平台实施维权投诉,也可以拨打12315等投诉热线进行投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