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端公腔渔家格外亲
2016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成兴(左)表演端公腔。
  桅杆上挂起长幡。
  身着特色服装演唱。
  敲起羊皮鼓。
     文/图 本报记者 汪泷 张晓科 通讯员 樊云松 李富荣 

  3日,济宁梁济运河畔,一艘大型货船高耸的桅杆上悬挂着两面长幡,船内时不时传出羊皮鼓声,苏姓家族正在举行10年一遇的祭祖仪式,苏家老老少少都来听久违的端公腔。
  在船舱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公腔传承人杨成兴正带着他的徒弟表演端公腔。台下坐着苏家的老老少少。
  这是一个近百年来(三代人)都与水打交道的大家族,每10年举行一次大型祭祖仪式,端公腔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次赶上10年一遇的大祭祀,他们专程从微山请来了杨成兴,“要从初二唱到初四。”
  微山湖端公腔又称“端鼓腔”,是微山湖渔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杨家世世代代传唱端公腔,“我6岁跟着爷爷学艺,12岁登台演出。”除了表演,船上挂得长幡、门吊,甚至服装都是自己制作的。
  “端公腔唱的都是神戏,像《刘文龙赶考》、《魏征斩龙》、《唐王许愿》等,都是从唐代便流传下来,只有渔家人赶上祭祖等大事时才会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