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员张兆荣逐一到报点送报。
19年前在姐姐的带动下,张兆荣成为《齐鲁晚报》的一名发行员。这些年来,她换了6辆交通工具,已习惯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分拣报纸。工作虽然辛苦,但她一直坚持着,因为她不仅放不下自己一个个跑出来的报点,更舍不得那些报点上的好姐妹。
文/图 本报记者 孔令茹
40多个报点
走一圈一个半小时
3日凌晨4点半,张兆荣没等闹钟响起就醒了。干了19年的发行工作,她的生物钟也跟着调整过来了。
起床给全家人熬好粥、煮好鸡蛋,已5点10分了。张兆荣骑着电动车赶往报纸分拣地,开始了当天的报纸发行工作。分拣好需要投递的400份《齐鲁晚报》后,她将报纸逐一送到报点上。“红星小区、烈士陵园、樱花小区、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张兆荣骑车走一圈就要一个半小时,沿途有40多个报点。
每天晚上睡觉前,张兆荣都要关注一下次日的天气预报,这已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最害怕雨雪天了,一脚泥一脚水地推着车子走,还要时刻看着报纸有没有淋湿。”张兆荣说,不管天气如何,也要坚持把报纸送到报点或订报人手中,还要保证大家拿到的报纸是干净整洁的。
有次下大雨,张兆荣全身都湿透了,又不慎崴了脚。走在路上的她给家里人打了个电话,委屈地差点哭出来。“既然干这一行,就要对这份工作负责,按时把报纸送到、保证报纸干净整洁,这就是我每天要做好的事情。”张兆荣说。
干发行工作19年
结交好多好姐妹
“围着济宁城走上这一圈,挨个和报点上的人聊上几句,心情就会好。”张兆荣性格开朗,待人也很真诚,这样她和报点上的人很快便熟络起来,而且处成了好朋友、好姐妹。
张兆荣最初做发行工作时,《齐鲁晚报》在济宁仅有两个。回忆起当初跑报点时,张兆荣连连感慨“不容易。”“每天骑着一辆自行车走街串巷,熟悉每个街道、单元和门牌号,挨家挨户去询问是否需要订报,就这样一家一家跑下来,跑了19年。”张兆荣回忆说。
现在,张兆荣手头上有40多个报点,有几个偏远点的仅有一两份,有人劝她放弃这,却被张兆荣拒绝了。“少一个报点、两个报点,慢慢地报点就会越来越少,那读者想买报纸怎么办,即使只有一两份报纸,我也要保住这个报点的存在。”张兆荣说,干了19年发行工作,自己对报纸和报点上的人都有了感情。大家能够在市区买到一份及时、干净、整洁的报纸,这就是对她工作最大的认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