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双百万增收
——市司法局“双联共建”工作组引导贫困群众广种大棚
2016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聊城11月3日讯(通讯员 邹东亮 记者 孟凡萧) 聊城市司法局驻高新区韩集乡陶海子村开展“双联共建”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为总指导,真抓实干、靠上帮扶。今年秋收后,工作组动员陶海子村民新建50亩大棚,预计每年可增收“双百万”。
  “我们家15亩的大棚里全部种着西红柿,除去人工、种子、浇地、化肥等所有投入,每亩地的纯收入至少也要两万块钱……”低保户陶磊的父亲陶西洪绘声绘色地说着,他抽了口烟,接着说道:“陶磊和他妈现在都在地里忙活着呢,我们还顾了接近十个工人,按照活儿的忙闲程度,每天50、80、100元不等。”这时,很多群众已经坐不住了,都在悄悄议论着,“都说种大棚赚钱,没想到这么赚钱。”“咱这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每年纯利润满打满算也就千把儿块钱啊。”贫困户孙传海打断老陶的话问到:“那销路怎么样?”老陶更显得意地说:“以前西红柿收获后都是咱到处找销路,现在不用咱找,大车就主动开到咱家来收。”
  低保户陶磊因妻子患败血病而致贫,通过种植大棚不仅还清了欠债,今年还新购买了小汽车,村里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市司法局联建组也看到了群众心里的变化,于是召集群众召开动员会议让老陶现场说法,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种植大棚改变贫困现状。
  动员会结束后,联建组和村支书陶永俊又多方联系到茌平县乐平镇葡萄合作社赵建国主任给大家介绍了乒乓葡萄藤捻的种植技巧并承诺了技术保障、销路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动员工作,玉米收获后,广大群众忙活儿了起来,可这次他们不是种植小麦,而是扎起了大棚……几天之间,接近50亩的大棚架子就扎了起来。
  市司法局“双联共建”组组长周明法局长欢喜地说道:“扶贫工作不仅要物质扶贫,还要精神扶贫,现在村里的这六七十亩的大棚就是两个一百万啊,蔬菜纯利润的一百万和在大棚里打工收入的一百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