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乐之乡的快乐教育
——专访威海市泊于中学校长鲁世科
2016年11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孟霏 陈乃彰
通讯员 高震 丛黎明

  提到威海泊于镇,你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这里盛产无花果儿,但也许你并不知道这里还是一个“民乐之乡”。而对于这个称呼,泊于中学的校长鲁世科却深谙于心。
  基于对“育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学校?”这个问题的思索以及对泊于民风民情的探索,鲁世科说,他要打造一种民乐之乡的快乐教育。

传承文化
构建快乐教育理念

  泊于镇享有“民乐之乡”的美誉。2013年初,鲁世科调任泊于中学担任校长,上任之初,他便邀请鲁东大学教育专家对学校发展问诊把脉,在结合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植根民乐之乡,实施快乐教育”为办学思想,以“兴于学,立于礼,成于乐”为办学理念,以“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多元办学,全面发展”为办学策略,以“民乐”“书法”“礼仪”“阅读”“篮球”“益智游戏”等六大特色项目为办学依托,以让每一个生命更快乐为办学目标,以“教泽千春,学诵当日”为校训的农村教育发展之路。目前,初步实现了“五个一”工程,即每一名学子写一手好字、掌握一门乐器、懂得礼仪,有一个健康体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育的本真是快乐,做教育首先要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孩子感觉到快乐。”鲁世科说。
搭建课程
突出主题实践育人

  “基于生活、体验感悟、知行合一”,2016年初,鲁世科带领学生们一起搞了多个实践活动,包括“清明时节话清明”、“忙趁东风放纸鸢”、“我的新城我的梦”、 “快乐农场伴成长”等主题实践活动,尝试探求一条能够引领学生品德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的最佳之路。
  以“忙趁东风放纸鸢”为例,这项活动包括“书声朗朗诵风筝、百科知识话风筝、春风唱暖三月三、亲子携手画风筝、安全快乐放风筝、亲情交融运动会、集市尝试卖风筝、感悟珍藏记风筝”等八项内容,融入了诗歌朗诵、合唱、绘画、运动实践、文字表达等多种艺术形式,传承了民族传统文化,升华了民族的情感,增长了学科的知识,培养了人文情怀、审美观念,拉近了亲子关系。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当前无论是教育教学工作,还是文体艺术工作,我们都在以课程的意识、活动的理念下引领发展,从细微处做教育,寻找教育的契机,促进教育价值最大化。”鲁世科说。
篮球运动
促学生健康发展

  来到泊于中学,你不得不为这里的篮球运动点个赞。作为山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篮球在泊于中学有着良好的基础。
  “学生每人都有一个篮球,每个人都会打篮球,运动能让人快乐,也能让学生得到锻炼,”鲁世科说,2013年11月国家督学邵喜珍来到泊于中学访问时,对学校的篮球运动高度赞扬。此外,学校体育教师还自创自编篮球操,将篮球技巧与技能巧妙结合,普及到每位学生,篮球操成为体育大课间蔚为壮观的一景。每节体育课设篮球活动内容,根据年级特点制定篮球技能考级评价标准,每学期期末定级,实现“篮球运动人人参与,篮球技能人人掌握”的目的,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礼仪教育
促学生和谐发展

  古人云“礼乐兴,教化成”,自2009年开始实施“礼仪教育”,至今已经有7个年头,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懂礼守礼,学校每周都安排学习内容,由班主任在班会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实践。每月以展示、抽测的形式进行阶段展示考核,张榜表扬;以每日十德、弟子规为常规,规范学生言行,班级建立了学生文明成长记录,每日晚点时间以自评、互评、师评形式填写文明成长记录;通过文明礼仪漫画大赛的形式,创造了文明礼仪建设氛围,增强了文明礼仪意识;通过礼仪墙、宣传栏、走廊楼梯文化、黑板报等多渠道,开展好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工作;每月评选十德少年,表扬先进。创新升旗仪式,每周由一个班级负责,每学期开展诗歌朗诵、合唱、经典诵读等活动引领学生知礼、修身,为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搭建起新平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