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了,重污染天气多起来
短期内根本性改变很难,但政协委员的建议该好好听听
2016年11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日上午,被雾霾笼罩着的城区。 见习记者 宋燕燕 摄
     根据枣庄市政府网站消息,枣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于11月7日16时宣布解除重污染天气蓝色预警,并终止Ⅳ级应急响应。而面对入冬后即开始的重度污染环境天气,不断引发市民关注:大气污染到底是如何引起的,怎样治理,为什么还是不尽人意?8日,齐鲁晚报记者根据2016年政协重点提案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本报记者 韩微
通讯员 朱述成

枣庄大气污染,
尘类排第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治理空气污染防治问题,枣庄市政府投入巨额资金予以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空气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一定改善,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等,年均值逐年下降。但空气质量仍不尽人意,大气污染的程度仍较为严重。
  据了解,其首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即尘类污染。尘类除了来自燃煤烟尘外,工业粉尘和因建筑、垃圾、风沙及车辆行驶的扬尘亦不可忽视。由于地面绿化、硬化不够,裸露地面较多,进一步加剧了沙尘污染。此外,随着市内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尾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机动车排放不合格尾气,对人体危害很大。
  “枣庄市以煤炭为主,煤炭占总能源的70%以上,全市年耗煤近千万吨,每年因煤炭燃烧而排放的二氧化硫十几万吨,是造成煤烟型污染的最根本原因。所以,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引发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协委员张敬银在提案中说。
短期内只能改善,
转变产业结构要等时间

  张敬银表示,正是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地区结构,传统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张敬银建议,要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环境容量、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风险评估作为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决策依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要坚决淘汰集中供热范围内小锅炉,加大热电行业整治整合,推进火电厂技术改造,减少能源终端利用中原煤的消耗量;积极开展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加快淘汰落后燃烧工艺,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逐步以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水煤浆等清洁能源替代原来的污染原料,大力推进以秸秆和垃圾为主的生物质能发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同时,张敬银还建议,对经修理和调整后仍然超标排放的车辆强制报废。推广使用节能环保型和新能源型汽车,积极推进公交车实行“油改气”,提高清洁能源车辆使用比重;加大对公共交通的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公交出行比例,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严格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提高使用效率,进一步推进完成公务用车改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