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朋(右一)给村民介绍申庄子村脱贫攻坚改革发展蓝图。
本报记者 张永斌 匡璇
西湖镇申庄子村地处西湖镇西南边陲,全村66户,其中贫困户30户,面对这样一个偏远小山村,日照一中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挂职西湖镇党委副书记王义朋见招拆招,破解脱贫攻坚的四大难题。
省级贫困村
地处西湖镇西南边陲
驱车前往东港区西湖镇申庄子村,有一种“山路十八弯”的体验,所经过的几条山路,弯度很大。这里位于西湖镇西南边陲,被戏称为西湖镇的“青藏高原”。村子三面环山,村里只有一条主道路,进出都得从岚山区黄墩镇后崖村绕道而行,属于典型的偏远小山村。
进入申庄子村,主街道已经硬化。在村里的几条大路两侧,工人们正在铺设自来水管道,村民们正在自家的场地里忙着晾晒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整个小山村显现出欣欣向荣之景象。
步入该村两委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140平米的光伏板。“别小瞧这片光伏板,投入20多万元,已接入国家电网,预算年发电3万度左右,年收入大约3万元,能够帮助村集体整体脱贫。”王义朋说。
根据日照市委统一安排,自今年6月17日始,王义朋任职日照一中派驻东港区西湖镇申庄子村第一书记,挂职西湖镇党委副书记。当时在他面前的,是这样的现状:全村66户、188口人,其中贫困户30户、62口人,贫困人口绝大部分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都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有些是精神病患者,甚至生活难以自理。在整个西湖镇40个村中属于贫困人口最多、条件最差的村庄,属于省级贫困村。
见招拆招
破解脱贫四大难题
在日照一中党委和各级领导的帮助指导下,经过深入调研,王义朋理清了思路,拟出了关于该村脱贫攻坚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并开始实施,着力破解村里存在的用水难、信息难、出行难、致富难等四大难题。
村里最大的问题是缺水,没有塘坝,根本没有水灌溉农田。遇到旱天时,连村民饮用水都成问题。村里已经安装了自来水管道,但由于年久失修,亟需更新。“自来水牵扯到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问题,必须对村内自来水老化管道进行改造,确保村民安全用水,此项工程正在施工建设。下一步,再争引上级政策和资金,修建村内小塘坝蓄水浇地,解决长久脱贫的问题。”王义朋说。
村民要想脱贫,观念首先要转变。此前因为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王义朋协调争引,实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和宽带网络全覆盖,帮助村民打开了视野,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日照一中帮助村内添置价值3万元的办公设备,改善了村内办公条件,捐赠了1000册图书、价值1.5万元,帮助建设农家书屋,为全村村民协调发放了中秋节福利,价值2万元;协调资金9万元,建设了农村幸福院。
出行难、基础设施差,是申庄子村面临的一大问题。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王义朋帮助协调争引资金40余万元,粉刷了村两委大院,改造了村委办公室、会议室,在村主要街道、幸福院、村两委大院安装了电子监控,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硬化了南北街道,目前已全部竣工,又组织人员对村内其他坑洼土路和环山生产路进行了平整,大力推进美丽文明乡村建设。下一步,再争引上级政策和资金,修建村村通公路,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地处偏远,缺少致富门路,导致村民贫困户居多。如何破解“致富难”?村内投入5万元建生姜种植园,投入10万元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在董家岭村投入28万元建设了黑木耳、食用菌大棚。下一步,将按照西湖镇统一规划,再实施一些产业项目,帮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
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用心用情用力
王义朋来自日照一中,曾担任教师和行政工作,对于教育,他特别重视。来到申庄子村,他发现村内民风淳朴,重视文化教育,2015年整个西湖镇考入日照一中11人,光该村就3人,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他结合自身工作,实施教育扶贫,协调帮助4名困难学子申请政府助学金。
对于村内的变化,村民申法祥深有感触:“路好走了,喝水容易了,村里最近的变化越来越大。王书记天天驻在村里,帮着出主意、想办法,争资金、引项目,真的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他说。
王义朋用三个“用”总结自己的这段历程。——“用心”调研,探寻脱贫致富之路。“用情”争引,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用力”整治,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在申庄子村两委办公室,一张申庄子村脱贫攻坚改革发展蓝图张贴在墙上,昭示着希望。旁边“决战脱贫攻坚,共奔全面小康”的字样,显示着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