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饼”可“弑病”
2016年12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马洪利
  伴随冬至节气的来临,家乡人用柿子加工成的柿饼,被一层银白色的“霜雪”所包容,甜甜美美的“银元柿饼”走向了国内外市场。
  家乡处于济南南山之南的“南极”位置。每当霜降过后,寒冬来临,冷气逼人,百果已尽的时候,唯有那流光溢彩,如霞似火的红柿子挂满枝头,独傲山野。一个个熟透的柿子,就像一串串红灯笼高高挂起,令人陶醉。
  喜“柿”盈门、好“柿”成双、喜“柿”成串、喜“柿”多多,这里的“柿”界很精彩,这里的“柿”民很快乐。家乡那独有的水土、特有的自然条件、秀美的生态环境和舒爽的宜人气候,滋养孕育了那“风景这边独好”的柿子树,田野里,山坡上,石崖旁,深沟内,到处都是红火火的柿子树。家乡的柿子树历史悠久,具体栽培年限虽不详,但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就有“柿汁成河顺沟淌,自然成酒百里香”的传说。而且,长沙马王堆墓中发掘的果实就有柿子,可见我国两千多年前柿树已被种植。家乡大山深处,有树龄在几百岁以上的老柿子树,也有树龄在四五十年左右的中年柿子树,还有一二十年上下的年轻柿子树,面积已达到了两万多亩,有“江北第一柿乡”的美誉。家乡的柿子多以“车头柿子”为主,还有“水柿”、“甜柿”、“盒柿”、“铁皮”等品种。“车头柿子”个大色艳,汁多味甜,黄澄澄的似金,红彤彤的如灯,素有“甜蜜蜜金红果”之称。虽有“南方的橘子,北方的柿子”之说,但家乡的柿饼却是人间百果之中最甜的“蜜果王”,在甜度方面,任何果品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因其霜满如银,甘甜似蜜,而被誉为“银元蜜饼”,远销日、美、韩、俄等国家。
  加工柿饼既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艺术活,先要用旋刀子把红红的柿子皮儿刮去,红红的柿皮在旋转的歌声旋律中,卷成朵朵花团。然后再用线绳子把旋好的柿子像穿珍珠似的一串又一串地穿起来,尔后再整整齐齐地挂在棚架上晾晒。那些晾晒在农家房顶上的串串红艳艳的柿子,就像串串宝珠做成的门帘一样,让人满心欢喜。
  红彤彤、亮晶晶的“水柿”果能用温水制成“漤柿”直接吃,自有一番甜美味道。而树上熟透了的“烘柿”更让人流口水了,红中透亮,明净可人,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爽在梦里,城里人说这叫“喝蜜儿”。同时,水柿还能制成爽口甘甜,无与伦比的“甜蜜蜜”柿子干儿。
  “柿子”还是“名医”,“柿饼”可“弑病”。柿子树全身都是宝,宋代苏轼曾称赞柿树有“七绝”:多寿,多荫,无鸟巢,无虫蠹,霜叶可玩,嘉实可啖(果实肥硕),落叶肥滑可以临书(落叶上可以写字题诗)。“柿饼霜”润肺,可用于咽干、口舌生疮等,尤其是对治疗口舌生疮有着特别神奇疗效。据《本草纲目》记载:“柿饼味甘,易气平,有和胃健脾,抗菌涩肠,润肺化痰,治咳止血之功”。当然,再好再甜的美食也不可食用过量,应防止吃柿饼“不对路”的时候,最好不要空腹食用,更不要与酒同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