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父的名字又被喊起
2016年1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曹瑞欣
  2016年最令我难忘的事情,是慈父的名字被人喊起。
  2月7号除夕这天上午,我开车带女儿容舒和堂侄冠贤从县城出发,沿着宽敞的柏油路一路向东行驶,十几分钟就来到了故乡大莲池村。我们来赶集。车子在集市西头停好,欢快的流行歌曲、劲爆的广场舞音乐立即传进耳朵,乡村大集上处处洋溢着热火朝天喜气洋洋的气氛,唯独没了我儿时记忆中的安静。摆在各个摊位上的物品琳琅满目,吃的穿的用的无所不有,俨然是个露天百货大卖场。
  多年前的往事放电影似的映在眼前。“我的双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变成亲人的双脚。”这里珍藏着我童年的欢笑和少女的梦想。想起那次跟着父亲赶集的情景。那也是在腊月二十九的大集上,我陪着父亲买带鱼,乡村人过年图吉利家家买带鱼。大集的东南角是鱼市,父亲从容地挑选之后买了两斤带鱼,又找到货郎给我买了两块大红绸子。就在给货郎钱时,父亲发现卖鱼的多找给他两毛钱。父亲很快找到了刚才那个卖鱼的。
  我至今记得那个比父亲胖、个子到父亲肩膀的老大爷的话:“老大哥,我是河东的,我卖了近十年鱼第一次碰到退钱给我的人。”父亲憨厚地一笑,说,“兄弟,应该的……”
  时间真是奇妙,高我半头、脚步扎实而轻盈的女儿比我当年离开故乡时大四岁,可我当年陪着父亲买鱼的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那般清晰。
  因为晚上就是除夕之夜,临近正午赶集的人就渐渐少了。第一次赶集的两个孩子依然没逛够,那就接着逛。一堆茴香令我心生欢喜,那堆茴香保存得新鲜无比,散发着亲切的泥土气息。卖茴香的是位年轻女子,她穿着淡雅的藕荷色羽绒服,围着桃红色围巾。我说这些茴香我全买了,她笑着称了称算出总共十七元钱,我递给她二十元钱说不用找了,你报价太便宜。她用专门捆菜的红塑料绳按我说的将茴香分成两份捆好,接着从钱包里取出三元钱给我。我坚决不要。她坚决要给。她将那三元钱塞进了我的大衣口袋,我拿出来放回她手里,她又把钱塞进我的包里,我取出来再次放回她手里……谢天谢地,最后我说服她收下了那区区三元钱。
  太阳偏西了,我们该回县城了。没走出几步,身后传来两个女子的对话,“侄媳妇,你知道那是谁家的闺女吗?”“不认识,我才嫁过来两个月。”“那是敬友二爷爷家的闺女……”
  在父亲去世三十周年的故乡大集上,父亲的名字第一次被人喊起,我的鼻子有些酸涩。泪水打湿了眼帘,我抬手擦干了泪。泪水洗涤过的目光清澈而明亮,昂起头来,我看到故乡大路边落尽叶子的高大白杨树特别疏朗,没有了茂密树冠的遮挡,天空辽阔无比,天高地远。在城市樊笼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我,心境从未如此宽广舒畅。冬日的阳光温暖安详地映照着故乡人,照暖了游子的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