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宜居宜业,这里生活蛮幸福
城市风貌独特,济宁高新区获批“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基地”
2016年1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宜人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
     在城市建设中,济宁高新区挖掘、继承和弘扬环境艺术文化优秀传统,发挥环境艺术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功能,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城市风貌。日前,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同意批复济宁高新区《圣地智谷、生态高新》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基地,这是我省第一个县级区域的环境艺术示范基地。
  本报通讯员 李辉 姜海珍 本报记者 于伟
  绿道上健身
乐享新城慢生活

  冬日的清晨,淡淡的雾气笼罩着美丽的蓼河。
  一条彩色沥青铺成的弯弯曲曲的高新绿道静静地躺在绿茵茵的草地上,绿道上聚集着晨练的人们,或跑步,或骑行,三五成群,开始一天的生活。
  在这里,公园成了市民广场,人们置身绿草如茵的环境,呼吸着清香的空气,清冽甘美;借助器材,舒展肢体,享受着城市慢生活。
  济宁高新区实施生态发展战略,营造天蓝、地绿、水清、林秀的优美环境,绿树成荫、花草成片、园艺成景的“幸福高新”正逐步展现。
  目前,建成了东部绿洲“一体五园”、蓼河湿地公园、杨家河公园等为代表的生态亮点工程,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1300余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约39%;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5平方米,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实施“百花遍地”行动,在主要街道两侧、空闲地及社区、庭院、单位分季节栽植不同品种、不同花色宿根花卉、花灌木,达到“春季先声夺人、夏季百花烂漫、秋季色彩斑斓”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如今的高新区,一座座现代化建筑单体拔地而起,一片片温馨的居民社区充满欢声笑语,一个个高科技企业环境优美,水清了,树绿了,路宽了,城市美了,人们笑了。
高端人才荟萃
宜居宜业新典范

  良好的生态环境、日益完善的配套设施,为高新区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也吸引了更多人才来此定居,使高新区成为信息产业发达、高端人才荟萃的圣地智谷。
  国际化的城市环境、人才与产业发展理念的高度一致,吸引了惠普、甲骨文、IBM、华为、软通动力、文思海辉、博彦科技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结构调整的新引擎。
  如今区内进驻的世界500强企业有30多家,常年驻济工作的日本专家达到200多人、欧美专家160多人、台商120多人,很多外籍专家和外来工作人员更是带着家人一起来到高新区。
  目前,高新区人才总量达6.9万人,拥有两院院士12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1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1人,人才对济宁高新区创新创业的贡献率正在逐步提高。圣地智谷、生态高新,一个宜居宜业新典范区域蓝图呼之欲出。
彰显环境艺术
塑造城市独特魅力

  在城市建设中,济宁高新区挖掘、继承和弘扬环境艺术文化优秀传统,发挥环境艺术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功能,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城市风貌。
  蓼河湿地公园形成集湿地生态、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标志性生态景观工程,展示了科技新城绿色、生态的东部“门户”形象。产学研基地、创意大厦、印象吟龙湾、科技中心“一体六馆”、高新区人民医院、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大学园等一批各具特色建筑群拔地而起。
  济宁高新区的城市建设近年屡屡斩获大奖:蓼河湿地公园获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并获中国环境艺术奖—最佳范例奖;产学研基地获欧洲先锋杯提名金奖(中国只有6项工程获此殊荣)和亚太区房地产领袖高峰会最佳建筑金奖(中国仅有3项获金奖,其他两项是上海尚嘉中心和上海环贸IAPM商场);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综合审判楼获得“鲁班奖”,为济宁市近30年来获得的中国建筑质量最高奖……
  借力中国环境艺术示范基地获批之东风,在蓼河和泗河之间,济宁高新区将还以“圣地智谷·生态高新”为主题,以百里绿道为骨架,将“始祖文化、孔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中,按照生态修复与保护、TBD科技商务区开发建设、人才培养与吸引和城市的构造与利用四大功能,着力打造具有圣地智谷特色的城市环境艺术文化品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