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机制、新平台
河口厂“双百会战”刮起创效新风
2016年1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段时间以来,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通过开展“实施100口新井、措施工作量;调参优化100口”“双百会战”,引导干部员工盘活现有资源,深挖效益潜力,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河口厂已实施77口新井和措施工作量,调参62口,日增油能力220吨。
  本报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包正伟 董艳 


融入新理念
“推磨式”撒网捞鱼

  “17.6吨。”日前,大31-32井通过补孔酸化措施作业后,日增油效果明显。大31-32井只是河口采油厂整体措施工作取得效果的一个缩影。实施“双百会战”以后,措施日增油能力达到120吨。
  依靠措施增油,是提升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对于开发40多年的河口采油厂来说,补孔、提液、下电泵等措施几乎覆盖所有老井,在新井越来越少、高投入措施受限的情况下,想通过措施来增油,难度越来越大。
  在开发技术人员看来,当前不是没有措施潜力可挖,而是以往的措施都是用大网捞大鱼,很多小的措施增油点并未发现。因此,低油价下就需要突破寻找措施的常规思维,用小网去抓小鱼,把小“甜点”做成增效“大餐”。
  为打破思维定式,河口采油厂在“双百会战”中成立5个措施攻关组,让善长地质勘探研究和精于油田开发的技术人员组成。5个小组围绕大王北、陈家庄、渤南等5个不同方向展开措施筛选,每周“推磨式”调换研究方向,依靠开发、勘探技术人员的不同思维方式,密集撒网寻找增油措施。
  具体工作中,河口厂注重“与井网再完善相结合、与潜力再认识相结合、与时机再优化相结合、与流场再调整相结合、与盘活闲置资产相结合”,强化油藏、井筒、地面“三位一体”分析,综合运用油藏工程、数字模拟、油井测试等手段和技术,为油井“把脉问诊”,并增加油井措施作业队伍,保证找到的井都有措施可上、定下的措施都能及时实施。
  突出价值引领是“推磨式”找油的原则。这家采油厂制定了防砂、补孔、下电泵等6类措施,在不同油价下的增油经济界限,实现措施增油“稳赚不赔”。
  “推磨式”找措施,实现了技术人员新老结合、优势互补,提高了措施效果。一段时间以来,他们通过组织酸化、防砂、压裂、抑砂、电泵提液等措施施工近50井次,日增油能力过百吨。
  
建立新机制
“五位一体”提效新井

  从作业队伍撤出井场,到油井开抽,只用5小时。日前,在埕11-J9井投产时,河口作业、采油、准备等单位紧密衔接,实现新井快速建产。
  据了解,本着早投产、早见效原则,河口厂建立钻井、生产、地质、工艺、作业“五位一体”运行机制,相关单位部门每周联合召开一体化运行会,实现新井运行无缝衔接,早日投产见效。
  在“五位一体”运行机制里,钻井、生产、地质、工艺等单位部门全面加快运行进度,从地下到地面,从钻井到作业,从地质到开发,优化到每口井、每个节点,力争完钻一口投产一口、作业一口成功一口。
  “五位一体”不仅是提速度,更为增效益。目前,根据不同油价,河口厂结合油藏类型、递减规律等因素,把油藏的预测产出效益与钻井、采油、地面配套等投入作对比,凡是税后内部收益率不达标的,一律不纳入产能建设。
  不仅如此,他们坚持“节奏可以加快,程序不能超越”原则,从地质、工艺等多个角度,对精细新井研究和刻画,保证花最少的钱打出最优质的井。日前,根据研究分析,采用高浓度盐酸体系酸化解堵投产后,新井大312-2日增油20吨。
  “双百会战”以来,共投产新井8口,日增油能力80吨。除已投产的新井外,在埕东、义东、陈家庄等老油田,通过对各区块、各小层的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在采出程度低,构造部位较高,储层具有一定厚度的剩余油富集区也已部署13口新井。
   
依托新平台
“网上找油”一键即明

  “62口油井日增油能力33吨。”“双百会战”伊始,技术人员通过优化油井参数,见到明显的增油效益。
  “调整生产参数是优化油井工况,提升油井效益的常规手段之一。”开发技术人员坦言,以往寻找调参潜力井时,大多依靠单井工况管理平台,但该平台仅限单井工况跟踪,数据量有限,技术人员往往需要调取大量其他资料,才能开展系统研究,耗时耗力。
  树立“互联网+”思维,河口厂整合油井网上数据资源,以注采站、管理区为单元,把所有单井示功图、液面等数据集成到工况管理平台,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转变,工况管理也由原来的“单兵作战”转变为“集成作战”。
  如今,对示功图有问题、泵效偏低、动液面未落实的情况,技术人员可直接点击进入问题单井工况台账,进行功图、液面、载荷、泵效等工况参数分析,提高对工况的整体把握和动态分析及时性。
  依托网上集成工况管理平台,技术人员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寻找到大量的调参潜力,更提高了调参提效的精准度。前不久,经过技术人员精心研究,在采油管理三区锁定变频控制柜、电机调参17井次工作量后,岗位员工用时1天即完成调参,预计日增油30吨。日前,针对埕91-斜23井液量下降、泵效降低问题,技术人员为其实施“先热洗、后调参”措施后,日增油8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