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南采油厂:
电子围栏解实时监管难题
2016年1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12月27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许庆勇) 近日,华滨建安公司徐军通过人脸识别系统、RFID读卡技术对他的身份验证,并获得一个专属于他的磁扣后,才得以进入单56接转站,进行硫化氢隐患治理项目收尾施工。这时,20公里外的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QHSE管理科王志滨也同步收到徐军进入现场的信息。
  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得益于滨南厂自主研发的直接作业环节HSE管控系统。它将“人、机、物、管、环”全过程管控起来,把碎片化信息整合到一起,弥补过程管理的信息断层。只要登录系统,就等于打开一个实时窗口,能及时准确掌握施工情况,解决监管难题,实现直接作业环节全过程管控。
  “开工前,审核录入施工人员的身份证、资格证等信息后,就形成唯一的身份识别信息。”王志滨说,磁扣不仅记录施工人员的详细信息,还具有GPS定位功能。现场采用虚拟电子围栏划定施工区域,一旦擅自离开电子围栏就会自动报警,系统自动记录其身份、时间、坐标等信息,并自动推送至管理人员客户端,确保施工人员进出作业区域受控。
  滨南厂副厂长舒华文表示,机控代替人控,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弹性,突破了现场监督完全依赖监督人员责任心的局限,规范了现场作业行为。
  电子围栏,等于给施工人员戴上了“紧箍咒”。8月5日,一名施工人员因故擅自离开,现场监管人员收到报警后及时制止。
  不光是对人,对物的管理同样严格。进入现场的设备也被配置电子标签,设备一旦被搬离划定的区域就会报警。同时,现场安装的固定式、移动式以及微光摄像装置,对施工进行全过程、多角度监控,实现了责任追溯有据,考核管理到位。
  此外,该系统还实现有毒有害气体报警数据实时远传、承包商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在线监督、隐患整改数据实时管控,便于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进行评估指导和风险防控,做到直接作业环节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舒华文表示,随着“四化”建设的推进,这套可以移动使用的设备,在进一步完善后将推广应用到其他重点施工现场,以抓实直接作业环节管控,不断提升HSE管理水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