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担当破万难——强化担当精神,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
2016年12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大海故能成其伟大,因为它不仅美丽、壮阔,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自我净化的功能。对于我们党来说,强化党内监督,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是保持自身纯洁性的固本之道。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突出抓好党内监督,力推党风廉洁建设,反腐败斗争呈现压倒性态势。党风政风及社会风气变化之大,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干事为民的担当精神,取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与广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时下,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从党中央顶层设计的高度,进一步框定了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基本规范和遵循。而确保党内监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题中之义就在于强化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精神,让党员干部胸怀时不待我、舍我其谁的气魄,勇于挺起“铁肩膀”,努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职责。
  要有愿担当、想担当的锐气。再高的武艺、再大的本事,倘若没有精神力量作支撑,立不起来、站不住脚,终是烂泥糊不上墙。“不怕”、“敢闯”,这是担当的先决条件,否则就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一事无成。作为共产党员,就要心系党的事业,练就为国家的利益而奋不顾身的勇气。回首甲午海战,虽已过120多年之遥,却是中国人记忆中的噩梦。又逢甲午刚过,国际形势依然纷繁复杂,美国部署“萨德”系统、高调重返亚太,台当局对“九二共识”态度模糊,各方争端逐日升温。再看国内,我们党经过长期建设,虽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仍不容忽视,尤其是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我行我素、各行其是;有的领导干部独断专行,搞家长制、“一言堂”,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保障。“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每名党员干部都应清醒认识到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保持政治定力,脚踩不变的步伐,持之以恒强化党内监督,匡正党风政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清气正。
  要有敢担当、真担当的底气。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监督别人,自己先要清正廉洁,凡能够唯以监督大任的人,必须根底要正。首先,树牢走在前列意识。“身体力行,方能有济”,每名党员干部都应发挥表率作用,自觉从我做起,主动接受监督,敢于将监督的“手电筒”照向自己,把自己摆进去,接受监督。其次,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内监督没有禁区,领导干部作为监督主体更加不能例外。应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阳光清新的政治生态。再次,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绝对权力”势必导致“绝对腐败”。应多设置一些监督“探头”,让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置身于党组织、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让领导干部习惯于在监督下工作生活。另外,加强对“身边人”的监督管理。对领导干部的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也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坚决纠正。
  要有善担当、会担当的才气。从当前情况看,以善于担当、善于监督的标尺审视党员干部,还存在一些缺失,比如,有的“老好人”思想严重,原则性不强,好心办坏事;有的碰到问题绕道走,踢皮球、耍滑头、捂盖子;有的当“甩手掌柜”,搞“花拳绣腿”、形式主义;有的自身素质不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蒙混过关,草草了事。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担起党内监督大任,不是逞匹夫之勇,而需要着眼大局,勤学善思,磨练创造性破解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应坚持监督关口前移,加强教育,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重点把“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的工作抓实做细;探索巡视、述职述廉、通报等监督工作制度,尤其是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法宝”,让其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各级党组织和纪委监察部门应聚焦主责主业,对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动辄则咎,以彰显监督问责的警示作用。
  回望历史,党内监督作为我们党自我净化的重要能力,对于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今天,我们勇于担起历史使命,把强化党内监督摆上重要位置,力求让其发挥更大的威力和潜力,助力党内政治生态展现生机盎然的新格局,从而赢得党风正、民心顺、民族兴的美好未来。
(刘公岛管理委员会 刘晓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