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政务监督面对面》中,济南市各部门的负责人面对面接受场外热线电话和现场观众的提问。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2016年,一些看不到的变化在济南的领导干部当中慢慢产生。这一年中,容错纠错等一系列机制推出,反对自以为是、务虚会上的头脑风暴打破了领导干部队伍里一味求稳、容易满足的心理,转变过后,一支带着新气象的领导干部队伍正在亮相。
本报记者 刘雅菲
列个毛病对照表
自己身上有不少
几十年的工作干下来,已经是某部门主要负责人之一的王刚感觉自己不再是当年那个小伙子了,“年轻的时候经常想,如果我当了领导肯定不怎样怎样,可真当了领导之后,想法就变了。”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成长的过程中,王刚受到过不少次的“提点”,“做事要稳重,不要太冒进,基本都是这一方面的。”王刚说,久而久之,他也开始讲究中庸之道,并把这作为为官的准则。
但是这一年多来,王刚越来越感觉到,他所奉行的这一准则好像有点行不通了。“从去年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到今年推出容错纠错机制,都感觉是在鼓励我,从自己画的这个圈中跳出来。”4月底,听完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上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的讲话后,王刚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奉行的“中庸”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王书记说中庸是一种境界,但是不能用中庸来掩饰平庸,无所事事不能说是中庸之道。”王刚说,开完会回到单位,他就找了一张纸,列了一个毛病对照表:“缺乏创新、容易自满、缺少担当……一边写一边反思,发现写出来的这些毛病,我身上有不少。”
这样的一个自己,是王刚也不愿意看到的,“我时常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现在感觉那时有些轻狂,但脑子里有很多的想法,也有冲劲。”王刚说,“我把那张纸上自己有的毛病都打上了叉,象征着我要改掉他们。”改掉这些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难度,可以说是重新学习怎么做干部,但我想试一试。”
从多揣摩领导的想法
变成多听市民的意见
“自以为是,就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听不进不同声音,不接受他人意见,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今年七月,在济南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王文涛提出坚决反对自以为是。第二天晚上,在某基层部门工作的李政的妻子对他说,“我看呀,你就有点自以为是。”
“我心里有点不服。”李政说,“后来仔细看了看王书记讲话,发现我妻子说得有道理。”李政说,“有些时候,我做事的确是有点主观。”
在基层工作,李政和市民打交道最多,但是他以前最擅长的却是揣摩领导的意思:“大家也都能理解,要想工作干得好,就得领会领导的意思,掌握工作的方向。”李政说,“你说我这样做是不是就属于自以为是?”
“我们单位一些年轻人有的时候也会给我提一些工作上的建议,但我有时候还觉得有点烦,特别是提到一些我不太懂的新事物,总觉得不愿意被他们比下去。”李政说,“面对市民的诉求,很多时候解决起来也不积极,就想着怎么能少投诉,或者别让他们投诉”。
“说实在的,我这工作干得不算出色。”李政说,“揣摩领导的意思并不总是能揣摩对了,老是不听单位里年轻人的意见,威信也不算高。”
这半年多里,李政也开始改变了工作方法。“原来我的工作重心是向上,现在我试着调低,多听听年轻人对工作的建议,也听听老百姓有啥意见。”李政说,“今年写的总结里,我个人是觉得有亮点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