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居民享全科医生上门服务
组建14支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市北区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医疗养老福利包
2016年12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医生上门为老年人看病。
  为老配餐点由原来的24处增至45处。
   本报记者 刘腾腾 本报通讯员 安迪
  14支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可为3507户8679位居民上门看病,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错时、首诊等服务模式,打造老年特色病专科品牌,在老年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增加配餐、代办、助医、助行等功能,市北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高品质服务。
14支全科医生团队围着居民转
  市北区作为全科医生服务国家试点地区之一,到今年底共组建了14支“3+X”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即一个全科医生,一个护士,一个公共卫生医生,还有一个辅助的专业技术人员,如B超操作员),配置便携式一体机,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孕产妇及儿童等为主要对象,推行全科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可上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慢病防治一体化、健康管理四项基础服务,截至目前,全科医生团队签约3507户8679人。为了给寻医问药的市民和患者提供方便,11所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克服全科医师较少的实际情况,实施错时、首诊等服务模式,门诊20.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2%,门诊统筹5.1万人,门诊大病3874人,零差价销售基本药物620种。
  整合驻区内的优质医疗条件,发挥辖区三级医院作用,20所医疗机构与山大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等6所大医院建立了医联体,落实双向转诊、专家坐诊、技术帮扶等制度,双向转诊4992人,三级医院到基层坐诊820人次,实施辖区内医联体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相认可模式,逐步建成了全覆盖、片区化医疗服务格局。
老年人社区内解决医、食、住、行
  市北区人口密集,老年人口占比高,为加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示范点建设,市北区出台政策鼓励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服务,对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增加配餐、代办、助医、助行等功能,全面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品质。目前,为老配餐点由原来的24处增至45处,并且有5处日间照料中心被评为市级示范点,3处助老食堂获得市级公益金专项支持。市北区人民医院打造老年特色病专科品牌,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急诊急救无缝衔接,实行药品差率销售,药品费用下降15%,住院患者的自负比例下降4%,减轻了老年人的医疗负担。
  市北区在全市创新提出社区养老机构“以大带小”的建设模式,依托已建成的大中型养老机构,在社区设点建立小型养老机构,其服务标准、人员管理、设施配置全部由大中型养老机构统筹管理、统一运营,使小型养老机构在满足社区老人就近入住需求的同时,保证了较高质量、较高标准的服务品质。今年,建设了3处小型养老机构,提前完成市办实事任务。
灵活就业与高端创业并驾齐驱
  开发建设灵活务工信息港,聚集就业信息大数据,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灵活务工信息集散地和权威发布中心,今年灵活务工市场已组织招聘会38余场,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6.8万余人,追讨欠薪近19万元。借助家庭服务就业创业广场推广标准化服务,打造了青岛市家庭服务云平台,新引入30余家国内优质家庭服务机构,推进实名制诚信服务。今年广场已接受订单19700余个,提供服务16000余次,开发工作岗位9200余个,吸纳就业1800余人。
  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创业,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市北区今年发放高层次人才扶持资金428万,办理积分落户476人,约占全市总量的30%,为1574名博士硕士发放住房补贴355.66万元。在全市首创了培训、见习、创业“三位一体”创业服务新模式。今年新增橡胶谷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纺织谷已申报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了3家区级创业孵化基地、5家街道级创业孵化基地。青岛(市北)博士创业园的建设已初具规模,29家企业入驻,正在与市人社局合作筹建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