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博物馆:
寨里窑北朝青瓷莲花尊
2017年0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入藏于淄川区博物馆的北朝青瓷莲花尊
   □周东升
  青瓷是我国瓷器百花园中光彩夺目的名花,它光洁莹润的釉色给人以脱俗素雅之感。入藏于淄川区博物馆的一件北朝青瓷莲花尊,号称中国北方青瓷之王,不仅造型硕大优美,纹饰古朴典雅,而且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实物价值。
  作为淄川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北朝青瓷莲花尊于1982年6月在龙泉镇和庄村一座北朝晚期墓葬中出土。器物全身施青釉,釉薄而均匀,釉色青中泛黄,光亮莹润,华贵之气盎然。
  该件莲花尊造型优美,装饰典雅。尊高59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16厘米,胎厚1.4厘米。平唇,喇叭口,长颈,椭圆腹,高圈足。尊之颈部饰八周凹弦纹,肩部饰一周植绳纹。下有4个复式耳系,耳间模印四组宝相花图案,每组3朵,一大两小。腹上部堆塑一周21个覆莲瓣,莲瓣丰硕,瓣尖翘起。腹中部饰两周忍冬花图案,上小下大,疏密不一,上层21组,下层10组。腹下部饰一周穿插交错、彼此相连的仰莲瓣纹,每层各1l瓣。腹以下收缩为微侈圈足,圈足上堆塑11瓣覆莲。此尊以丰富的造型语汇、雅致的形态,以及在光线下映现出的神奇幻觉,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系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莲花尊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实物价值。专家考证,与此尊出土地相距10公里处的淄川寨里窑是它的产地。寨里窑是我国北方最早的青瓷窑址,也是博山地区其他窑口的鼻祖,是在古代陶器数千年烧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为我国北方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推动着当地古代窑业不断完善,长盛不衰,使淄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陶瓷发展史体系。由此可以认定,这件莲花尊是淄川古瓷名窑寨里窑的代表作品,是淄川数千年陶瓷文化的历史见证。
  青瓷是我国古代瓷器的一种,它是在坯胎上施以青釉,即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青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釉色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淡定素雅之感。而青瓷莲花尊流行于我国南北朝仅百余年,结合墓葬年代和莲花尊花纹演变式样推断,淄川出土的这件青瓷莲花尊为南北朝晚期作品,当时正是莲花尊烧制的繁荣时期。
  文物专家研究表明,自1948年我国首件青瓷莲花尊在河北景县封氏墓群中发现,迄今为止见诸披露的共有15件。尽管出土的地点相去甚远,大小和花纹装饰也不尽相同,但均具有形体硕大、纹饰精美的共同特征。而淄川出土的这件青瓷莲花尊,花纹更加细密,莲花纹和其他花纹并重,莲花为一叶双瓣式,宝相花、忍冬花纹与莲瓣争雄。以雕刻与模印堆贴等装饰方法共用的特征,使其成为青瓷上品,有着中国北方青瓷之王的美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