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有望成肿瘤治疗突破口
—院士寄语本报抗癌明星分享会活动
2017年01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孔雨童
实习生 王倩       

  谈肿瘤发病
2/3的原因来自基因,
已成第一致死因素

  众所周知,癌症已经日渐成为人类的“第一疾病杀手”,据欧洲最新资料显示,肿瘤的死亡率已经超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肿瘤发病有两大因素——内因即遗传因素和外因环境因素。采访一开始,于院士对肿瘤致病原因的最新研究进行了介绍:“2016年的AAC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通过数学模型推出引起肿瘤的原因中,2/3是内因,也就是基因的因素,行为因素占1/3。”于金明说,这一结果的启示是,对一些高危人群(如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要从基因方面进行精准检测。“比如乳腺、卵巢癌检查BRC1,BRC2基因,达到精准预防、精准诊断,这就涉及到了精准医学。”
  就整体治疗效果来说,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肿瘤的5年生存率为31%,美国是66%。这主要是因为,一是美国的高发癌症多数是治疗效果好的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大肠癌,而中国则大多是疗效较差的肝癌、肺癌、食道癌等;二是我国患者就诊时多数已是中晚期,而美国的早期筛查做的好,往往早期就可以发现;三是我们的治疗技术和药物相比西方还有一定差距。
  就山东而言,于金明表示,山东是肿瘤发病的大省,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结直肠癌。发病也受地域影响,“沿海地区胃癌发病较多,而一些工业城市肺癌较多。”
  谈肿瘤治疗
“免疫治疗”
或成突破口

  面对肿瘤发病的严峻形势,医务工作者的努力是否有成效呢?对于这个问题,于金明用“有忧有喜”来形容。
  于金明说,“忧”可以用美国肿瘤大会公布的两个数据体现:1.美国15年来的努力,小细胞肺癌疗效没有明显改善2.非小细胞肺癌五年来生存率只提高了4%。但医学专家们的研究也并非真的止步不前,于金明说,目前早期和晚期前列腺癌整体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9%,乳腺癌的治疗疗效也取得了明显改善。
  2016年12月,第17届世界肺癌大会在维也纳举行,于金明受邀出席并作为5名主报告专家之一做了《精准医学时代,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
  于金明介绍说,精准医学在2013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十大科学突破之首,可见它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医学,是综合的十大突破,是很了不起的。”而在于金明看来,作为精准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免疫治疗,在未来或将成为肿瘤治疗的突破口。于金明表示,对于肿瘤的治疗医学专家们目前围绕三个因素做文章:肿瘤因素、微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免疫治疗是一个方向,它可以最大化的调动人的免疫系统杀伤癌细胞,疗效高、毒性小。但免疫治疗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肿瘤病因仍不明确,目前很难靠免疫治疗解决根本问题;另外,免疫治疗需要的一些预测标志物尚不可靠。“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并不是有了免疫治疗,传统医学就不需要了,因为肿瘤是一个复杂的基因网络病,很难通过单一手段将其治愈。”   “精准医学目前美国政府在倡导,被称为“癌症登月”,由副总统拜登作为组长,美国人非常重视,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这一点值得我们的政府借鉴。”于金明说。
  谈放疗
放疗有可能会成为
全身治疗手段

  作为全国放疗领域的泰斗,于院士对放疗领域有什么前瞻性的预测呢?
  “放疗与免疫的结合是当今的热点之一,放疗的远隔效应值得关注,今年我在第17届世界肺癌大会上也专门提到过”于金明说,远隔效应即放射治疗中只照射了一个病灶,但最后发现不仅照射的病灶得到控制,而且没有照射的其它病灶也得到控制。这一现象在五十年代就有人提出,只是当时没有被重视。放疗和免疫的结合越来越多,将来放疗可能就不仅仅是局部和区域治疗手段,而是一个全身的治疗手段了。“对早期的肿瘤,疗效上会好上加好,对于晚期的寡转移患者甚至可能代替化疗。”于金明介绍说,目前省肿瘤医院有一个团队正在进行这方面研究。
谈就医流程
肿瘤患者可能不适合现行的分级诊疗模式

  在采访中,于金明一再强调一个观点——“肿瘤患者强调早诊早治、规范诊治,可能不适合现行的分级诊疗模式。”
  “肿瘤病人的首诊首治是最重要的,抓好了就可能治愈,如果抓不好,就容易复发转移,很可能失去治愈的机会。”于金明介绍,像肿瘤这种复杂的重大疾病,应该早期先到专业医院进行规范诊治,后续治疗再到基层医院。“这样科学分级诊疗对病人来说可实现疗效最好、损伤最小、费用最低。”
  “多年来我一直呼吁,包括其他的疑难病症,都应该先到大的专业医院诊治,这样更合理。”
  谈“孤儿药”
一定要让老百姓
尽早用上“救命药”

  2016年,一篇《3000公里跨国爱心接力,招远患癌女护士吃上救命药》的报道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招远的一名肺癌患者因为在国内买不到可以救命的靶向药AZ9291不得不求助于社会,引发了一场爱心接力。
  于金明也关注到了这个事件。“我在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觉得很酸楚,”于金明说,一方面孟加拉国仿制的AZ9291由于没有被批准,严格的说在我国还属于假药范畴;另一方面折射出我们的病人还不能尽快用上最新的靶向药。“AZ9291西方早已用于临床,而我们的患者还在等待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我也在多种场合呼吁,让老百姓快一点用上这些“孤儿药”、救命药。”于金明说,希望我国尽快研发出同类药物,从而使国外昂贵的靶向药降价,“今年齐鲁制药的吉非替尼片出来了,相应的同类进口药物已经降价。”
  谈癌症疼痛
晚期患者没必要忍痛

  2016年,于金明成为蔚蓝丝带癌痛患者协作组的组长。
  “疼痛是癌症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的突出症状,”于金明说,对于某些晚期癌症患者来说,因为寿命已经不长,这时生存质量包括减轻痛苦是最重要的。治疗的理念也需要随之改变,患者不需要忍受额外的疼痛,因为疼痛本身是一种疾病,它也需要控制。医生应当重视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进行评估和科学干预,如果是顽固性的疼痛,可以进行多学科会诊。目前全国各家医院对疼痛的管理水平还参差不齐,应该向着更规范去努力,建议相关医院要开设疼痛门诊。
  谈雾霾
数年后,多种疾病
将达发病高峰

  采访于院士的几天里,正值全国各地PM2.5爆表,于金明也对此表示了关注。
  “雾霾将来肯定是一个隐患。”于金明说,英国成为雾都十几年以后,出现很多群发疾病高峰。相应的,数年以后我国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病将会达到一个高峰。“雾霾必须要治理,否则不但对我们五六十岁的人会有影响,而且对孩子们的影响更大。所以每次在参加全国人大会、党代会时我都在呼吁这个事情。”
  谈抗癌分享会
可以和治疗相辅相成

  2016年,齐鲁晚报联合山东省抗癌协会、省肿瘤医院、省肿瘤防办主办的抗癌明星分享会,邀请抗癌明星分享抗癌经验,传递正能量,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对此,于院士非常支持。“在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精神因素很重要”,在于院士看来,癌症患者要拥有乐观的心态和科学抗癌防癌理念,心情好了,免疫力自然就高,这对肿瘤治疗是一个利好的因素,“希望这个活动能一直做下去,与治疗实现最默契的配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