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共享单车,用市场化思维缓堵
2017年02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九龙

  智能共享单车项目摩拜单车1月25日正式登陆济南以来,迅速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骑共享单车成为当前的时尚,有些区域甚至出现了“一车难求”的火爆景象,远远超出了之前大家的预料。
  引入共享单车,核心是为了治理城市拥堵。目前,济南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长,截至目前已达182.4万辆,且呈快速持续发展态势,2017年底可能突破200万辆,到2020年或将朝着300万辆迈进。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和使用频率的增高,济南市道路交通和生态城市建设压力与日俱增,推广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无疑是必然的选择。
  效果如何,大家想必都有目共睹。既环保又健身,对自己和社会都有裨益。共享单车的实践证明,市民们对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是欢迎和支持的。不少尝鲜的市民都说,以后只要天气好,就愿意骑共享单车出行。可见,如果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足够便利,市民会主动选择少开私家车,那么城市治堵、治霾将会水到渠成。
  在物质条件丰富的现代社会,绿色、环保、低碳、健康的生活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共享单车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不仅让人们有条件回归自然、善待环境,而且潜移默化中,能在全社会兴起新的风尚,其意义超出了交通工具本身,带给这座城市和广大市民的改变也将远超预期。比如市民更加关注慢行路权,更加关注自行车停车区域设置,更加关注共享单车使用中的不文明现象,这对城市道路规划和城市文明都将是极大推动。
  济南是摩拜单车继上海、北京等城市之后进入的第14个城市,有经验教训可循,在运营上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别是从一开始,济南市政府与企业全面合作,利用市场化、科技化手段,以智能化、精细化运营的方式,共同管理、规范共享单车文明使用秩序。这使得济南共享单车的整体运营秩序和运营状况表现突出,也是共享单车能风行泉城的关键所在。
  过去每到“无车日”,有关部门会发出倡议,号召市民少开一天车,可效果却逐年减弱,政府主导的公共自行车也因为种种原因推进缓慢。共享单车的出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治堵、治霾完全可以有更开放的胸襟、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多元的尝试。
  治堵、治霾是交通问题、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企业和市民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一起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来想点子、蹚路子,完全可以实现“变道换向”、药到病除,这正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所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