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关键词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02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立足于商河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商河县政府工作报告从生态、农业、工业、民生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讲述了商河县2017年及未来五年的发展变化,受到了商河人的热议。为了让大家了解商河的发展规划,本报记者特意选取十大关键词,带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李云云

关键词一:生态
  2016年,商河县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生态县,优美的生态环境正慢慢转变为商河发展的又一大优势。报告中提到,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巩固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成果,厚植生态优势,打造生态空间,塑造生态文化,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关键词二:旅游+
  报告提出“旅游富县”,全域旅游为统领,以旅游规划和项目策划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和会展经济,讲好商河故事、树好商河形象。牢固树立“旅游+”意识,催生旅游创业、激活民间资本,推进旅游扶贫、促进群众增收。
关键词三:农业优势
  报告中提到,商河县农业大而不强,特色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缺少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因此,要将农业优势放大,深入推进2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粮食绿色高产创建、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徒骇河干流应急治理、商中河治理等水利工程,健全完善良种供应、病虫害防治和农机推广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关键词四:房票
  借力突破县城,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启动城市总体设计,抢抓政策机遇,拓宽融资渠道,同步推进旧城更新和新区开发,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在此工作中,12个地块、2046户征收拆迁工作则成了重点。在安置过程中,商河县实施“房票+货币”,在2016年的拆迁过程中,“房票”已经被多数商河人所接纳和认可。
关键词五:街镇特色
  12个乡镇各有特色,报告提出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推动街镇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玉皇庙与开发区南区对接融合,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培植壮大玻璃制造产业,争创全国特色小镇。加快贾庄与县城西部新区对接融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培植壮大休闲旅游产业,加快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培育怀仁光伏优势,打响白桥大蒜品牌,建设孙集手工地毯工业园、韩庙植保科技工业园,统筹推进其他城镇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探索,逐步打造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的特色小镇。
关键词六:脱贫攻坚
  帮助贫困户脱贫依然是商河县2017年的重要工作,以精准算账为核心,构建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2017年实现基本脱贫。加快实施26个产业扶贫项目,完善落实贫困村、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和加强产业扶贫项目管理,支持金融资本参与扶贫,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关键词七:十五件实事
  2017年商河县为民办民生实事增加到15件,其中涉及到教育、卫生等多个方面。以教育为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完成少儿体校、实验小学教学综合楼和弘德中学教学楼建设,推进清华园学校建设,开工建设西城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和高中,逐步解决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八:聚焦园区
  经济开发区在工业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坚持工业发展聚焦园区,举全县之力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推动政策资源、生产要素和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打造工业经济主战场。2017年,商河县聚焦园区发展,完善设施配套,对接济南东部老工业区产业转移和高新区生命科学城企业孵化,加强与济南城投集团、高新区、历下区的合作,推进工业地产开发和标准厂房建设,做好“筑巢引凤”文章。加快产城融合,推进开发区北区与县城、南区与玉皇庙镇组团发展,对接规划,共享资源,完善园区生活服务功能。
关键词九:创新
  2017年,商河突出开放活县,加快发展开创新空间。抢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机遇,着力破解束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充分释放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关键词十:自身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中从科学施政、依法行政、为民勤政、廉洁从政等四个方面谈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从而在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实际利用内外资增长16%和11%,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