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外之事,在她们看来是应该的
济宁护理行业的“郭海花”们一直在践行博爱传统美德
2017年02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护士们轮流当临时妈妈。
  张冉冉帮患者挽裤脚。
     本报连续报道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郭海花用母乳喂7月大患儿的故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为她点赞。当临时妈妈实际上是本职工作之外的常见角色。有时候她们还当患者的女儿,帮他们打点行程;有时候还当寻亲帮办,帮三无患者寻找亲人。“从进入护士学校的那一天起,她们就被灌输了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在她们眼中这些事都是理所应当的。”济宁市护理协会理事长许红霞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济宁的护理行业中,这一点一直在践行。

  本报记者 康宇 李倩

护士、妈妈兼顾
一人俩小时轮流抱孩子

  8日上午,宝宝鑫鑫要出院了,但护士“妈妈”们还真有些不舍的。
  因为患上肺炎,不足两个月大的鑫鑫被送到微山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其实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一般只接收28天以内的患儿,因为孩子患了肺炎,不适合住在普通病房里,在暖箱里又不舒服,所以给他包上包被睡在小床上。”NICU的护士董坤说。
  重症监护室处于无菌状态,父母不能随便进入,董坤和同事们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当临时“妈妈”,做些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的活。“孩子年龄小,本身患病就比较痛苦,到了陌生的环境肯定更不适应。”董坤说,刚到病房时,因为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鑫鑫睡得很不安稳,哭闹得特别厉害。但只要护士把他抱起来,鑫鑫就不哭了。所以很多时候,她和同事都要轮流抱着,尤其是到了晚上,值班的护士较少,护士们几乎是在轮流抱孩子,一抱就是一两个小时。”
  对药、量体温、擦澡、换尿布、喂奶、剪头发……这是NICU护士的日常工作,每一个人都对孩子们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护士们和每一个孩子接触的点点滴滴,现在提起来,还会哽咽,会热泪盈眶。
做点女儿的事
帮患病老人买票回家

  一张护士蹲在地上给患者挽裤脚的照片在朋友圈里被传开,这名护士的举动被网友们纷纷点赞,表示“被暖到了”。
  照片的主人公叫张冉冉,她是市一院的一名胃肠泌尿外科的护士。“当时大爷从水房出来,病号服的裤子比较长,走路时拖拉在地上。担心他摔倒,就顺手帮他挽了起来。这是一件不起眼的事儿。”对于网友们的点赞,张冉冉还有些不好意思。
  白桥、魏爱莲老两口70多岁了,因为患上了三叉神经痛四处求医,去年6月中旬,特地从内蒙古来到济宁求医。康复后,老两口准备去北京看女儿,因为人生地不熟,又不会网络订票,汉语说得并不流利,老两口就犯了难。
  孔翠翠是神经外科的一名普通护士,通过和老人耐心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两位老人年事已高,言语比较模糊,又是独自出门求医,只知道是要去北京看女儿。得知情况后,孔翠翠主动帮两位老人购买了火车票,还将两位老人送到了火车站。“当时就是觉得两位老人特别不容易,本来人生地不熟,帮上一把也是应该的。”孔翠翠说。
当回寻亲帮办
帮三无大姐找到家人

  “这种病得细心养护,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了,但一直联系不上她的家人。她清醒,就是抓着我的手说断断续续地说几个字,‘我女儿,回家’。”
  因为车祸受伤,身上有没有身份证明,“大姐”是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三无患者,护士李蓉是她的责任护士。照顾了这么久,不知道她的姓名,看起来和我差不多的年纪,李蓉习惯性叫她“大姐”。
  “清醒时就不停地念叨女儿、回家。我知道她是想家了,虽然表述得不清楚,但能感觉到。”李蓉说,自己有个7岁的孩子,所以对“大姐”的遭遇,她感同身受。
  “看她的穿着打扮,不像是流浪的。”李蓉的观点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同,大家纷纷表示,她极有可能是外出途中不慎撞伤,和家里失去联系。家人因没有她的音信,一定很着急。所以,李蓉将大姐的照片拍下来,发到微信、微博上,帮她四处寻找亲人。后来,终于帮助大姐找到了家人。
  “虽然过程比较曲折,终究还是帮她找到了家人,我还是很欣慰的。当时看到她祈求的眼神,我就下决心一定帮她到底。”李蓉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