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产业跨越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双擎驱动,济宁转型发展加速度
2017年02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兖州一机械生产企业崭新的车间。(资料图)
     本报记者 马辉 孟杰 于伟

  未来五年,济宁市将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增创区域竞争发展新优势。

报告摘要
  推进信息产业跨越发展。围绕建链、补链、强链,放大惠普、甲骨文、IBM、中兴、华为等知名IT企业的聚集效应,加大信息产业专题招商力度,集中突破光通讯、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产业、智能终端产业“四大基地”,信息产业突破千亿规模,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信息产业新硅谷。
  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济宁市行动计划”,力争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突破万亿规模,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推进“互联网+制造”试点示范,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化制造、云制造等模式,加快实现由“济宁制造”向“济宁智造”迈进。发扬工匠精神,着力打造“好品济宁”综合服务平台。
  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新动能发展壮大、传统动能焕发生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党代表郭燕红 融入科技纺织业脱胎换骨
  “接了15年白纱,现在车间里全都成了色纺纱,比后来再上色的纱颜色漂亮多了。”提起自己所在车间的变化,党代表郭燕红话多了起来。
  “先染色、后纺纱,白纱变色纺纱,省去了一道生产流程,所需原料也节约了不少。”2015年,郭燕红所在的工厂完成了搬迁,车间内落后的生产设备全部淘汰,产品也由原来以生产白纱为主改为生产附加值更高的色纺纱。125台全自动的落纱设备,改变了郭燕红对传统纺纱工作的认识。
  从17岁进车间,郭燕红就开始从事细纱挡车工的工作。那时只要设备一运转,自己就得盯着责任区的几台机器。观察机器有无故障,保障正常运转。“原来我们一个人看五六台机器,现在一个人能看12台。”设备更新了,机器运转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大大减少,虽然看台增多了,她们的“麻烦事”却少了。
  郭燕红所在的车间现在只有30多名一线工人。在生产设备未更新前,却常见60多名操作工在车间内忙碌的景象。“纺织行业给人的一贯印象就是忙碌,现在再去我们车间看看,机器大大多于人力,虽然人工减少了一倍,但纱的产量翻了三倍多。”郭燕红把这一切归功于公司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
  改善产品种类,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发扬工匠精神……汶上如意技术纺织有限公司不断朝着产业高端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将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加快实现由“济宁制造”到“济宁智造”的转变,逐渐成为济宁制造业的一张新名片。

党代表龚标   借东风兖州迎来大机遇
  “王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再次吹响了转型升级冲锋号,对传统的工业强区兖州来说,既定下了目标,又带来了新机遇。”龚标说,《报告》中定位兖州区为新型工业基地,兖州区应当仁不让,乘势而上,做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在龚标看来,兖州区具有传统工业优势,工业经济比重大,这次全市打造制造业强市,并提出实现由“济宁制造”向“济宁智造”迈进的口号,这对兖州区来说意义非凡。
  “兖州区有三个不动摇,坚持工业立区强区不动摇,坚持服务企业、项目不动摇,坚持关心、爱护、尊重企业家不动摇,特别在工业发展上,明确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主阵地主战场,抓工业先行,打造项目建设的高地。”龚标说,比如优化产业布局,兖州区今年就着力打造南北两大千亿级功能区,全力支持南部两大企业创千亿步,扶持北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壮大骨干企业群体。 
  “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户的产业。”龚标说,兖州区今年还将开展“技改突破年”活动,深化两化融合,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培育区内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在招商引资上,还将根据行业发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同时,兖州区还将搭建更好平台,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做好服务,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报告》中明确指出,兖州区五年内争创国家级开发区。龚标说,围绕这一目标,兖州区将全力冲刺,五年内力争工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

党代表周光全  “双擎驱动”引领城市转型
  “王书记所作《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并提出‘把转型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打造信息产业新硅谷’等目标要求,这为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明了方向。”党代表周光全说,按照重点突出强化“中国制造2025济宁行动计划”一个主题,经信委将大力实施信息产业、技术改造“双擎驱动”,推动全市转型发展,提质增效。 
  周光全表示,突出“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济宁行动计划”这一主题,将抓好高端规划引领,编制装备制造、化工、食品、纺织服装、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医药7个单项规划,梳理明晰产业链条,培植壮大龙头企业,着力构建面向全球的现代工业体系。 
  “将‘9+6’产业培植任务、‘八大工程’战略支撑,落实到具体产业、企业和产品,责任压实到部门、行业和县市区。”周光全说,要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全力争创中国制造2025示范市。 
  同时,以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牵动,全面推进信息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年内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70亿元。 
  “工业发展质量效益新提升,离不开技术改造的推动。”周光全说,率先在工程机械、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一业一策”划定技改“路线图”。突出大项目支撑带动,加快培植29个产业集群,探索实施“互联网+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智慧城市、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三大支撑”,全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