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持续发力,两年全市17.1万贫困户摘掉“穷帽子”
一个好项目,全村贫困户脱贫
2017年0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创业扶贫担保贷款让代存峰重新看到希望。(资料图)
  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务工,每天都有收入。
     济宁市精准扶贫工作已启动了两年多,经过集中开展“六大脱贫攻坚行动”,两年来累计脱贫17.1万人,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和幸福指数持续提高。2017年,济宁市将对脱贫任务较重的泗水(山区)、梁山(滩区)、微山(湖区)三个县和200个扶贫重点村,实施重点突破。

  本报记者 贾凌煜 孟杰

脱贫户声音
以前靠低保度日
现在一天收入近200元

  缝制一个橘色小象1.2元,陈红敏一天最多时可以缝150个左右,这就意味着她能稳收近200元。凭着一股子干劲,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陈厂村的陈红敏,手头比之前宽裕了不少。
  陈红敏的腰包鼓了,是搭上了济宁高新区出台的金融扶贫政策的快车。得到5万元的贷款,她在家里做起了加工毛绒玩具的小生意。除了自己脱贫,如今她还带领着同村的几个小姐妹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现在出去给孩子买东西可不像以前那么抠门了。”谈起现在的生活,陈红敏满面春风。婆婆眼睛看不见,丈夫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干不了重活,陈红敏自己也身患双侧股骨头坏死。她的三个孩子最大的才上初中。以前,陈红敏家就指望着村头的两亩多地和每个季度的低保。孩子每次交学费,都是陈红敏最头疼的时候。“大人都有病,不挣钱还得花钱吃药,平时给孩子连件衣服都舍不得买,更别提零花钱了。”对于家里的三个孩子,陈红敏总感觉有些愧疚。
  去年9月,济宁高新区开始实施小额扶贫贷款。“我有蹬缝纫机的手艺,也早就寻思着找点活挣钱,可是一直苦于没本金。”了解到陈红敏的想法后,街道帮着陈红敏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用这笔钱,陈红敏购置了7台缝纫机,11月份就在家里办起了玩具加工厂。
  “现在加工厂的姐妹们每人每个月都能有千把块钱的收入。”陈红敏说,虽然整日里都在忙活,但看着屋里的这几台缝纫机天天不闲着,自己心里别提有多踏实了。随着业务的增多,陈红敏还打算今年春天再雇上两个人。“现在才是开始,我的梦想是加工服装,开个正儿八经的服装加工厂。”对于未来的生活,陈红敏有了方向也更有奔头了。
脱贫典型
修路搞旅游
全村贫困户脱贫了

  自草莓进入采摘季以来,每逢周末,南仲都村的草莓采摘大棚里,都会迎来不少采摘游客。经过发展,2014年建档立卡的43户共105名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南仲都村位于泗水县圣水峪镇,地理位置偏僻,以前贫困人口较多,为省定贫困村。由于交通不便,别说游客,村里人想出门都不太容易,村里发展也受到很大制约。近几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南仲都村搞起了特色旅游开发,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
  姚洪远是济宁市人大代表,所在村发生的变化,离不开他的带领。“我们到安徽、江苏参观高产高效种植,发现反季节大棚比普通大棚增加产值十几倍。”回来后,南仲都村利用省里拨付的60万元扶贫资金以及省建行的80万元包村扶贫资金,在村南建了20个大棚,承包给村里有能力的村民搞特色种植。为增加贫困家庭收入,村里将20个大棚每年10万元的承包费作为专项扶贫资金,发给村里贫困家庭,这些家庭有劳动能力的人,可以到采摘园打工增加收入。
  “有劳动能力的,就留在大棚里打工,一天60元,每月干20多天,就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没有劳动能力的,每年的大棚分红也足够帮助他们脱贫了。”姚洪远说,为吸引游客,村里还筹资修建了通往高速路口和县城的道路。交通方便了,观光农业也逐渐红火起来。 
委员建议
“一对一”帮扶
避免村民再次返贫

  “扶贫先扶志”,是众多扶贫工作者们的经验。贫困户们改变过去被动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心理,主动用双手和智慧去致富,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自从2014年济宁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过上好日子,脱离贫困状态。但是,期间各个县市区也有部分人因大病、交通意外等情况又再次返贫。不过,只要贫困户们享受产业项目等方式扶贫的,一般不会再次返贫。对再次返贫的继续关注和扶持,也能再次脱贫。
  政协委员高志兰说,以往贫困户们受限于地理位置、身体或智力等情况,很难有收入来源。自从济宁启动脱贫攻坚行动以来,把发展产业作为根本之策。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案”的原则,狠抓特色“种养加”产业和光伏、电商、旅游“三大扶贫行动”,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把贫困户纳入产业链、保障收益。同时,也采取提供贷款,助贫困户创业脱贫的方式,让贫困户们有了就业岗位等,项目长期坚持,由“输血”到“造血”,贫困户们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
  目前济宁市还剩余3.4万人未脱贫,今年年底将全部脱贫。也就是说,今年和以后的重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是巩固和提升现有成果。“这方面比如鱼台县做的‘一对一’帮扶的方式就很好,对贫困户脱贫后的动向进行掌握,随时关注,避免了再次返贫。”高志兰说。

 □相关链接                   
3.4万贫困户今年全脱贫
  2016年初全市有农村贫困人口47221户、97163人,省下达市年度脱贫计划3.6万人,济宁市集中开展“六大脱贫攻坚行动”,科学编制“1+6+30”政策体系,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6亿元,通过落实各类帮扶措施,全年脱贫6.3万人,再加上2015年脱贫的10.8万人,目前全市还剩余6个县3.4万贫困人口待脱贫。
  今年,济宁市各项工作中关于民生部分第一个就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六大脱贫攻坚行动”为引领,深入贯彻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养老扶贫、兜底保障等多元化脱贫路径,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今年济宁市扶贫办将在确定20个重点扶持乡镇的基础上,对脱贫任务较重的泗水(山区)、梁山(滩区)、微山(湖区)3个县和200个扶贫重点村,实施重点突破。对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较大、最需要集中攻坚的村由市县选派第一书记,在财政方面予以重要倾斜。打造一批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就业扶贫示范基地、金融扶贫示范基地,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劳动积极性,通过自己的双手致富,实现脱贫。
  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在推动扶贫工作由主要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解决农村贫困向统筹城乡转变“两个转变”方面,趟出一条符合实际、突破创新的好路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