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一大学校园内待收的快递。(资料片) 记者 周青先 摄
2月底,省城高校陆续开学,而“开学季”无疑成了新一轮的“消费季”。“开学要买换季衣服,生活用品等等,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省城一高校大二学生小高提起开学的花销叫苦不迭,虽然每个月有1200元的生活费,小高还是觉得不够,但她也不再好意思向父母开口,便会选择小额借贷的方式,以满足自己“一时之爽”。结果往往是,下个月的生活费还没到手,就已经透支完了。
本报记者 周国芳
实习生 韩晓婉
掉进网购“坑”
每月搭一半生活费
时值春季开学季,商家们瞄准了大学生一族,将开学季变成了“消费季”。在各大网络购物平台,以“开学季”为主题的优惠活动层出不穷,”现在购买电脑分期免息”、“购手机开学狂欢”吸引着大学生们的眼球。
大三男生吴斌准备换台性能更高的笔记本,目前看中了苹果系列,“我是学动画的,平时难免要做设计,用很多设计软件,有的电脑支撑不起来,所以需要换一台好点的电脑。”
大一的王晓雨直言刚上大学就掉进了网购的“坑”。“原来上高中的时候不住校,没有固定的生活费。上大学后,每个月父母给我1500元钱的生活费自由支配,开始网购后,花钱像流水,1500块钱不知不觉就花完了,光网购就得花一半了。”王晓雨介绍,自己网购大部分用来购买零食、化妆品、衣服。“女生嘛,难免爱美,加上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就容易往‘坑’里跑。”
此前,麦可思研究院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24%的学生偶尔生活费不够用,8%的“经常不够用”。在调查中,男女生之间消费倾向也有差别,女生大多偏向于“吃”、化妆品、衣服等形象消费,男生更注重于电子产品消费,如电脑、手机、单反相机、耳机等。
先买再还
还款时挺头大
“自从我开通了支付宝里的‘蚂蚁花呗’,如果想买什么东西,就算手底下没钱,也可以提前用花呗买了,后期再还。”上大三的张凡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使用支付宝进行网购,对其各项功能了如指掌。
但每次看到满满当当的账单时,张凡也后悔不已。“当初不该开通花呗功能,每个月的还款日10日简直是我的破产日!”张凡宿舍里的8个舍友都在使用这项借贷功能。
据了解,“蚂蚁花呗”是一款消费信贷产品,申请开通后,将获得500-50000元不等的消费额度。由于使用频率较高,张凡的额度已达到了6000元钱。也就是说,只要张凡具有偿还能力,她可以预支6000元钱。
张凡决定在全部还款结束后关闭这项功能,不再提前消费。“先消费后付款让我一时爽了,但是后期还款让我压力山大。”张凡说。
对此,山大二院心理咨询科主任郭公社认为,消费是大学生的一种正常生活需要,但不可过度消费。如今大学生普遍存在投机心理,消费大多使用移动支付,不像以前的现金支付,他们感觉不到心疼。
近五成大学生
接触过理财产品
虽然不少大学生生活费入不敷出,但仍然有学生进行合理的理财规划,相应购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学生多选择小额理财,每月把钱放到手机理财产品中,会有一定的收益。
市场营销专业的王亚楠在手机客户端选择了“定期理财”项目,2015年存入三万元钱,2017年到期,收益达3656元。王亚楠说,这三万元钱很大一部分是王亚楠父母支持的,小部分是她自己的压岁钱和平时攒下的零花钱。
在清华大学联合蚂蚁金服商学院发布的《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中,首度揭示了“90后”大学生的财商状况。调查显示,60.2%的“90后”大学生接受理财产品,其中银行一般理财产品知晓度最高。47.9%的“90后”大学生接触过银行理财产品,而手机端金融APP和金融服务成为大学生接触理财产品的第二大渠道,占比达到42.4%。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明春认为,目前进行理财的大学生不少,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大学生理财是好事,这是家长们从小应该培养的,让大学们适当理财,懂一些金融常识。”徐明春建议,除学习金融常识外,大学生应选一些低风险、稳健型的理财产品,合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