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中国品牌”
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时代
2017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本报特派记者 刘帅     

  “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许多产品又供给不足,服务质量跟不上,以致许多人跑到国外去买马桶盖、电饭煲等。”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董事长孙明波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自身找原因,对症下药,让提高供给质量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心目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他说:“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质量是创品牌最根本的基础,企业要通过质量提升品牌价值。离开质量这一根本,再多的功能创新和营销手段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孙明波认为,要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中国企业要耐得住寂寞,打造自己的品质信仰,只有专心致“质”,依托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才能生产出打动人心的好产品、打造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据介绍,青岛啤酒在海外市场成功实施了“高品质、高价格、高可见度”的三高战略,海外市场实现了逆势增长。2016年海外销量逆势同比增长12%,西欧市场增长8%,拉美市场增长14%,亚太市场增长45%,位列品牌500强。
  “海信也强调工匠精神,对技能人员进行提拔、薪资、精神等方面的奖励。”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告诉齐鲁晚报记者,全民提升质量水平,全社会将受益,长期积累将对经济后续发展有帮助,发达国家产品都有质量好的特征,一个国家昌盛必须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
  “比如5毫米厚的普通玻璃1平方米20元,但如果是稍微好点的超白玻璃就是100元1平米,质量再好的汽车玻璃可能200元1平米。”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董事长王刚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逐渐认识到,企业的竞争最终还是质量的竞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