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针机绣巨幅富贵牡丹图
非遗人刘亚惠:坚守传统手工机绣技艺,一绣30年
2017年03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亚惠做手工机绣已经30多年了。
     痛苦并快乐,坚持着自己想做的事、感兴趣的事,用能力证明机绣的价值是手工机绣非遗传承人刘亚惠的信念。为机绣她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正在做的富贵牡丹图,倾注了她的心血。

  文/片 本报记者 于悦 
实习生 赵晓彤     

长针机绣牡丹图
荣华富贵花盛开

  记者在百花洲见到刘亚惠时,她正在刺绣一件巨幅作品——富贵牡丹图,图上一朵朵碗口大的牡丹十分漂亮。“长针机绣一朵牡丹花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再多的话要更久,因为绣的时候需要专心,对注意力要求很高。”刘亚惠说。
  长针机绣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的一种,绣法独具一格,绣出来的作品清隽淡雅、质感逼真,又色彩淡雅、构图优美。而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又赋予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悠长的绣法技艺和隽永的美感让其流传下来。
  今年56岁的刘亚惠做手工机绣已经30多年了,从正在绣的牡丹花图上就足以看出她技艺的熟练。由于牡丹的花色层层不同,需要从底层到顶层进行层层套色,而每一次都需要把底下一层的颜色完全绣好才能继续上一层,每一层的针线都要细密,不能露出底色,每换一层还要换不同颜色的线,十分繁琐。
  “长针机绣是一种用缝纫机进行刺绣的技艺,操作的时候手脚配合,绣线既可以拉长又可以缩短,很灵活。”刘亚惠一边绣着牡丹花枝一边说。这幅图绣好后,将成为她到目前为止机绣生涯中最大的一幅作品。
  多年机绣生活很费眼睛,刘亚惠做绣活儿的时候也戴着眼镜,“我退休之后经过一段痛苦的时光,家里人不支持,机绣效益也不好,但我还是选择坚持,有时候早上五六点就起来绣,每天至少机绣10个小时,睡不着觉的时候我也爬起来绣,我已经离不开机绣了。”从机绣里,刘亚惠体会到的是快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本身就不容易,更何况我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我的专长呢?”
打籽绣表现水墨画
绣品水墨难分真假

  打籽绣是机绣当中一种比长针绣更加复杂的绣法,“打籽绣需要把线一圈一圈地绣,这个圈的空白用下一个圈的压住,下一个圈的空白再用下下一个圈的压住,不能有缝儿。”刘亚惠指着自己的作品《八仙图》说。
  《八仙图》是刘亚惠打籽绣的代表作,长1米多,绣的是神话八仙,耗时一年多。绣品中的人物各具特征,尤其是神态各不相同,十分生动。刘亚惠说:“这幅绣品共有8个人物,要有8种神态,比较复杂,而且打籽绣不像长针绣,中间是不能中断的,要一次成功,精神要高度集中才行。”
  用打籽绣来对古代水墨画进行表现是刘亚惠的创新。因为打籽绣的针脚细,所以起初只用来绣花朵的花蕊。而长针绣较灵活,所以用来表现花卉草木和文字等,打籽绣复杂又没有那么灵活则用得少。后来刘亚惠把它尝试用于绣水墨,没想到表现出来竟能和水墨画相媲美,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从远处根本看不出是画还是绣品,真假难辨。
机绣创新实用化
传承传统技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机绣,体会到机绣的魅力,刘亚惠创新地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脸谱等花样绣在包面上,做成一个个带有中国风的小包。这种小包既可以当作出行的手袋,又可以当作收纳袋使用,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现代人的审美,我自己做了小包,没想到很受欢迎,在济南第四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上,好多人想买,还有人买了带到国外去送人,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到国外。”刘亚惠说。
  这些年来,刘亚惠还经常参加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会和展览会,想让更多人知道手工机绣,从绣品中获得美的享受。但是刘亚惠也说:“机绣是个需要耐心的活儿,现在坚持的人太少了。”的确,老一辈儿机绣人的谢世和新生力量的不足,造成机绣技艺后继乏人。“机绣这门技艺,十个徒弟里能有一两个教出来就不错了,还要看个人的悟性和能不能坚持。”
  手工机绣作品是将欣赏与收藏融为一体的艺术品,也是济南的文化符号和独有的特色。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坚守和传承。“等到我六七十岁的时候,攒够五十多件作品,我还要办一场机绣作品展览会,让更多人知道手工机绣的魅力。”刘亚惠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